上篇文章《谁是下一个不孕者?》中我们讲了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该恋爱时就要恋爱,该有生殖冲动就要去孕育,今天我们再讲讲如何改善生活习惯,顺利地进阶为孕妈妈。
不吸烟,不吸二手烟
我们继续看图说话。下图中,不吸烟的女性,3.5个月的累计怀孕率为60%,9.5个月可以达到近80%。而每天吸烟10支以上的女性,3.5个月的累计怀孕率为45%,9.5个月只有70%。
Epidemiol;:-87.仅用于非商业用途。
好吧,差别好像不大,吓死我了,先抽根烟压压惊。
但是!美国年的一项研究表明,5%-8%的早产,13%-19%的胎儿生长受限,5%-7%的早产相关性新生儿死亡,还有23%-34%的婴儿猝死综合征和孕期吸烟有关。
如果在计划怀孕阶段都没能够下定决心戒掉的烟,你觉得意外怀孕后烟瘾就断了?按照前面的逻辑思路,难道不会是:怎么突然就怀上了?妈呀太吓人了,再来抽根烟压压惊?宝宝你也来一口,这样出生之后你就会习惯有个爱吸烟的妈妈。
歪楼了,正正三观吧,你应该从现在开始,不吸烟,不吸二手烟。
少饮酒
医生,酒也不能喝啊?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不是有句名言叫做“女生不喝醉,男生没机会”么?
小傻瓜,那是写给男人看的。
美国人也爱喝酒,所以他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专门做了喝酒对胎儿的影响,并且研究出了一条酒精摄入的安全标准线。
那简直是太好了医生,快告诉我是几瓶?
大概有1/5瓶吧,虽然真正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安全线还没有确定,但是如果一天摄入酒精量小于10g(一个标准酒精量就是10g),目前大部分研究的结果都还是认为是基本安全的。如果换算成啤酒,大概就是平时的普通酒杯一杯左右,大约ml-ml。
敲黑板划重点:注意是普通酒杯哈。你别拿着一扎啤酒说:医生说了,每天一杯还是可以的……这个锅医生可背不起。
为什么不让多喝酒?因为有种疾病叫做胎儿酒精综合征(fetalalcoholspectrumdisorder,FASD)是由母亲孕期酗酒使胎儿出生后所出现一系列症状。表现为头小畸形、移行异常,生长发育和中枢神经也会出现问题并引起体质、心智或行为等问题,为避免引起不适,图片可自行搜索。
不过,少量酒精的危险性不高,而且也只有孕期长期、大量酗酒才会明显增加风险。因此,没有必要因为偶尔一次大醉之后意外怀孕就觉得宝宝会不健康,认真做好产检,注意孕期健康才最重要。
做好避孕措施
喂,医生,你歪楼了,怎么从避免不孕变成避免怀孕了?再说了,怀孕了不是还有无痛双腔超导可视微创人流嘛,大街上都是广告,说的可好啦,无痛无创伤。
年轻人,TooSimple,Sometimesna?ve。
无痛人流只是使用了静脉麻醉使你感觉不到操作过程中的痛苦而已,而人流本身对女性造成的伤害并没有因此减少。流产本身会带来的风险,比如生殖系统感染、宫腔粘连等等完全不会因为不痛就减少了,这些疾病的背后就是高达40%-70%的比例的不孕症发生率——代价昂贵。
现在流行大数据。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万,不包括药物流产和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流数字,位居世界第一。有资料显示,育龄妇女流产率最低的西欧,平均为11‰(最低的国家仅5‰),而中国高达62‰。
人工流产之后发生继发不孕的比例,不同文献报导的数据在1.38%-3.88%之间,按照上面的大数据,只计算人工流产给我们制造的不孕症患者,每年都在18万-50万人左右。
得益于中国广大的不孕人群,我国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过去的10年内取得飞跃式的发展,经卫生部审核批准的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从6年的64家,截止到年12月,增长到了家。
这完全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数据。此前有报道《美国医生来华进修:一天的宫颈癌手术量抵美国一年!》,称美国医生因为宫颈癌筛查和宫颈疫苗的推广导致当地的宫颈癌病例太少,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上海学习宫颈癌手术操作。细细品味,不由得长叹一声,浑身乏力。
避免高危型性接触,选择正确的避孕套
在女性不孕病因中占主要部分的前几位,比如输卵管完全阻塞(11%),盆腔粘连(12%)及其他输卵管异常(炎症、粘连等,11%)经常被合并成一个名称,叫做输卵管因素不孕(34%)。导致输卵管出现问题的疾病有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属于性传播疾病,比如淋球菌、衣原体的感染。所以,做好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是不孕症预防的最主要的部分。
预防性传播疾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选择没有携带性传播疾病的性伴侣。
这个事情难度很大,但还是有一些有限的参考标准的。
哪些人容易携带性传播疾病?
最近60天内更换过性伴侣的
有多个性伴侣的,或者其中一个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
该性伴侣曾患过性传播疾病,刚接受治疗不久或者未治疗过
从不使用避孕套或者偶尔使用避孕套
从事性交易行为
…医生,你要是有上述行为,你会不会告诉你的性伴侣?
…不会。所以,我们很难知道性伴侣有没有性传播疾病,或者什么时候会有性传播疾病。基于这个因素,讲到可操作性,还是要回归到一个伟大的发明:避孕套。
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安全套诞生于年前后,是利用鱼鳔和动物肠子制成的,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安全套一端以丝线缝密,另一端的开口可以锁紧防止滑落。据记载这类安全套很难在需要时马上派用场,因为事先要以暖和的奶将安全套隔夜浸软才能使用。这种在英国伯明翰附近的达德利古堡发现的安全套曾经在荷兰举办的性爱展览中展出过,由于年代久远,现已像枯叶一般干硬。感谢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现在我们使用避孕套已经不用事先准备热牛奶。
但性病的传播途径并非都是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方式也能传播性病,比如通过亲密接触,部分性病如淋病等可以通过洗浴用品传播。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曾研究了避孕套对乙肝、艾滋病、淋病、衣原体、梅毒、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等9种性传播疾病的保护效果,提出目前广泛使用的避孕套不能安全有效的防止任何一种性病传播,即便使用避孕套,仍有一定比例的性病感染率。但是,这并非是说避孕套用和不用都一样,区别还是很大的。
以下是常见性传播疾病使用避孕套的预防有效比率:
艾滋病(使用避孕套可以阻断80%-95%的病毒传播)
淋球菌、衣原体及滴虫感染(使用避孕套感染率18%,不用避孕套感染率30%,降低48%感染率)
生殖器疱疹(使用避孕套可以阻断96%的病毒传播)
人类乳头瘤病毒(使用避孕套可以阻断70%的病毒传播,不过现在有更好的方法,宫颈癌疫苗也是针对这个病毒进行预防)
至于没有上榜的其他性病,就是预防效果难以启齿令人发指的,不提也罢。所以至少对某些种类的疾病还是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的,所以还是推荐用避孕套。
医生,避孕套有啥好推荐?某蕾斯、某士邦还是某本?
抱歉,这个真没做过对比研究。用什么牌子不是关键,主要是看材质和使用方法。
只要是使用乳胶或者聚氨酯为材料制造的避孕套都有较好的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记住,只是减少,不是一定没有。因为避孕套不能完全覆盖所有感染部位,而且避孕套在使用过程中有破裂风险。
使用方法嘛,就是一定要持续并正确的使用。
所谓持续,一个指的是每次性生活都要使用,一个指的是从性接触开始从头到尾就要用,而不是在半酣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