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肠道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不仅要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同时还要把不易被吸收的各种物质将其转化并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所以,如果肠道出现了疾病或是发生了异常情况,则必然就会直接影响到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体内毒素、垃圾等物质的排放,之后身体也必将会产生许多症状反应。而肠道疾病中最常见的就属直肠炎了,直肠炎通常主要多见于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心、肺、肝、胃肠道疾病、呼吸道感染、传染病后,大便秘结、腹泻、痔,肛管直肠脱垂,肛瘘、息肉病、肛门直肠狭窄、直肠肿瘤、直肠损伤、异物等,都可导致直肠发炎。那么,哪些症状可能是直肠炎的早期表现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直肠炎症的早期表现有哪些?一、腹泻腹泻是直肠炎的最常见早期症状之一,也是最典型的症状。腹泻时患者一般会呈反复发作,且症状较轻者可出现每天2-4次,严重者每天20-30次或有时更多。另外,粪便形态也常常多样化,可呈有软便、稀糊便、水样便、脓血便等。
二、腹痛一般腹泻前常常会伴有腹痛,先腹痛后则腹泻,腹泻后疼痛则减弱或缓解,且腹痛多以胀痛为主,并常常局限于左下腹或左腰腹部。
三、里急后重患者通常表现为有便意但却总是排不出来。
四、便血便血时,一般轻度患者可见血液附于粪便的表面,重度患者则可见有鲜血下流,出血量较大还可引发人体休克。
五、消化不良患者可能经常出现打嗝、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等。
六、肛门口灼痛大便时因分泌物刺激,导致肛门周围表皮脱落,有时成裂口发痒。
七、直肠粘膜弹性减弱指诊时可触到直肠粘膜弹性减弱,另外通过直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肥厚,色黄白,被覆粘液,擦去粘液,可见粘膜表面不光滑粗糙呈颗粒状突起或有疤痕,个别部位有糜烂。
所谓直肠炎其实指的就是直肠内发生了炎症,从病变的程度上来讲,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则主要是在粘膜上发生的炎症,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这种炎症可能就已经累及到了粘膜的下层和肌层,甚至直肠周围的组织。而直肠炎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有肛门下坠感、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便、血便或黏液血便等。因此,当出现了以上这些的症状之后,就要及时的进行诊断了,因为只有确诊了病情之后才可以作出针对性的治疗。那么,直肠炎怎样检查才可以确诊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检查直肠炎的途径或方法一般有哪些?1、肛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肛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则相对比较简便易行,安全并且又是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的方法。对于患者而言基本上是没有不能忍受的痛苦的,并发症一般也很少见。肛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主要是通过直视观察,能够迅速并准确地了解直肠的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对确定诊断有很大的帮助。通常急性直肠炎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表面有黄色脓苔或点状溃疡;而慢性直肠炎可见黏膜肿胀、肥厚,表面呈粗糙颗粒,有少量黏液,另外也可见充血、糜烂、溃疡以及假性息肉形成等。
2、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镜检可见直肠黏膜下增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直肠黏膜下动脉中可见有炎症改变和纤维蛋白栓子;直肠黏膜固有层可呈透明样变性;肉芽组织周围可见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含血红蛋白铁的组织细胞浸润,慢性期表现为病变部位与正常黏膜组织相间的黏膜腺体损伤和腺体再生,黏膜腺体数量减少或黏膜固有层内纤维组织的存在表示原有的病变已经十分严重。
3、直肠指诊通过直肠指诊可触到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的突出肿块,早期可移动,若与膜下层及肌层粘连则不易推动;有时也可触摸到边缘向外翻的溃疡,质脆,并且还可见指套上有血迹。
4、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在轻型患者多正常或轻度下降,中,重型患者有轻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白细胞计数在活动期可有增高。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另外,严重或病情持性续患者血清白蛋白也明显下降。
5、培养检查痢疾杆菌、淋球菌培养一般为诊断的重要佐证,该培养法主要是针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患者都是较敏感的检查方法,一般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
6、涂片检查涂片检查主要是取患者的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则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还应作进一步检查。
肠宝宝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