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治愈新闻满天飞,如何判断是否靠谱?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关于HIV的治愈消息充斥在各种渠道。在目前的实验中,从所谓的中药到各种可能治愈的方法;从样本量仅有2例的探索性试验,到经例志愿者参与并验证通过的3期临床试验。在互联网的各自媒体平台上,这种治愈的消息更是“百花齐放”,但是这些新闻真的靠谱么?
治愈与功能性治愈
什么是治愈?
临床医生常说的一句话:“偶尔能治愈,时常可缓解,一直去关怀。”
世界上已知的、未知的疾病,大部分只能做到缓解,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治愈。能治愈的疾病,占到整个疾病谱的比例着实是不高,大部分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肥胖、只能通过治疗来缓解,其中也包括了HIV感染和曾经的病毒性肝炎。
对于很多疾病要判断是否已经治愈,其实很难界定。对大多数疾病来说,治愈就是清除感染源。比如淋病,淋球菌感染后,通过治疗,淋球菌被清除,感染部位炎症消退,这就可以说是治愈了。
而HIV感染,治愈就比较困难,目前只能通过规范、持续的抗病毒治疗,来抑制住体内的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柏林病人”——蒂莫西·雷·布朗
著名的“柏林病人”——蒂莫西·雷·布朗,感染了HIV之后又患上了白血病,在通过抗白血病的放化疗之后接受了天生免疫HIV的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历经近十年的监测,他体内再也没有检测出HIV。[1]
“柏林病人”的治愈,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因为“柏林病人”的白血病,藏在他细胞里的HIV病毒都不再潜伏,出来“兴风作浪”,被化疗药物摧毁了病毒的宿主CD4+T细胞,病毒也因此暴露在细胞外被“柏林病人”仅存的免疫系统杀灭;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射线治疗,让被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的HIV病毒区段脱落,最终被杀灭,终止了HIV在体内的传播;
三:“柏林病人”自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尚全,在通过抗白血病治疗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被HIV感染的细胞被杀灭,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分化扩增,替代了这些被杀灭的细胞,并且激活了其他免疫机制清除了所有的被HIV感染的细胞。
后续也有其他研究者和病人尝试复制了“柏林病人”的治愈方案,但都在治疗结束后的数年内与病人体内再次发现了HIV,均宣告失败。
什么是“功能性治愈”?
最初,“功能性治愈”是用来描述“密西西比婴儿”在脱离抗病毒治疗后持续近2年体内病毒载量测不出的状态的。
DborahPrsaud于年介绍密西西比婴儿相关研究
“密西西比婴儿”是代指一位年出生的被认为得到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女孩。美国儿科HIV专家和政府研究人员在年7月10日表示,在连续27个月未服用抗HIV药物后,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HIV载量出现反弹。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组织了一次电话会议,主治医生在会上作汇报:发现病毒反弹是在年7月的早些时候。该患儿当时46个月大,重新开始了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和奈韦拉平的抗HIV治疗。患儿年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一个诊所。其母亲直到分娩时才被确诊为HIV感染,故在怀孕期间没有接受过抗HIV药物治疗。鉴于婴儿感染艾滋病毒的高风险,出生30小时后就开始了三联抗HIV治疗。检查证实,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周后,孩子出院,继续接受抗HIV治疗。[2]
最初,“功能性治愈”是指儿童在HIV感染的极早期启动抗HIV治疗后,在较长的时间内体内的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使不接受抗HIV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血液中检测出HIV。现在,“功能性治愈”已经成为抗HIV治疗研究领域的一个方向,已经拓展到了在感染的极早期开始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
临床试验分期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新药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3]
临床前试验(约3-6年)
临床试验(约6-7年):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该期需要病例数较少。
II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该期的病例数比一期多。
III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该期的病例数更大,以国产原研的艾博卫泰为例,在国内申报批准的III期临床试验进行了例的观察与研究。
药物上市NDA评审(约1年)
IV期临床试验(上市后试验,约很多年)
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等。
另外,仿制药上市不需要上述四期试验,而只需要生物等效性试验即可。
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从案例辩真假
Gammora的神话
来源:新浪
在年11月22日的,互联网上出现对药物Gammora的报告,很多媒体都用上了“治愈”的字眼,同时表示对患者体内的HIV病毒库的清除有着巨大突破。[4]
在我国的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检索,没有查询到关于Gammora的药物临床试验登记。
在全球药物临床试验平台同样名为“Gammora”的药物临床试验没有找到,但是在其中我们找到了“ZionMdical”,一家位于以色列海法的药物试验机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疼痛、发热等非感染类药物方面,在其列出的项研究中还没有涉及抗HIV药物。
全球药物临床试验平台查证结果[5]
这个药物的相关报道,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强生疫苗指日可待?
来源:北京日报[6]
同样互联网中有关艾滋病疫苗的消息也是频频出现。在年强生宣布HIV疫苗完成了1/2a期的强生HIV疫苗临床试验。
在强生的官方网站,找到了相关报道[7]:《JohnsonJohnsonAnnouncsEncouragingFirst-in-HumanClinicalDataforInvstigationalHIVPrvntivVaccin》
在此次试验中,在所有志愿者体内都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在clinicaltrials同样可以找到相应的试验申报记录。[5]
试验申报记录
但是别高兴太早。
人体疫苗实验的研究终点常常分为这两项:
疫苗的安全性终点:判断疫苗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或是否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一般为疫苗注射后的30日后即可获得结果。
疫苗的有效性终点:这个终点往往需要5~10年的长期观察来评估抗体反应的结果,越是结构复杂的疫苗越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需要验证该疫苗能否帮助人体抵御病原。
所以,很遗憾,即使这个疫苗有效,稳步推进,短期内我们也无法在市面上获取到该疫苗。
希望在哪里
目前可能的HIV治愈方向大致: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基因工程修饰的干细胞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等。
而具体治疗的流程却是大同小异的:
首先,应用鸡尾酒疗法抑制HIV的复制,针对此环节,已经有多种药物,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
其次,通过抗感染治疗及免疫手段纠正机体的免疫低下及各种并发症,HIV感染早期治疗及抗生素的应用等对于恢复免疫及合并感染具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但很多情况下,免疫低下并不能完全纠正,需要探索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手段及细胞治疗等。
再者,纠正机体的免疫紊乱及免疫失衡,同时清除HIV病毒库。
但是目前对于HIV病毒库,尚无有效的清除措施,这就是目前实现HIV治愈的难点所在。
能使多数HIV感染病人真正达到功能性治愈还需要一些时间,功能性治愈仍面临很多挑战。不过目前,有关HIV治愈的试验已经有很多进行到了II期,如:利用白细胞介素-2减少HIV病毒库。部分试验也进入到了III期阶段,如:在泰国成人中进行的HIV疫苗试验。[5]
希望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参考文献:
[1]FoxNation.ADULTStmCllTransplantCursHIV-PositivMan,SayDocs[N/OL].FoxNation.Archivdfromthoriginalon[-01-21].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