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目中的第十章抗菌药物、第八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和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用药是分值比例和学习比重最大的三个大章,一定要作为重点去学习理解。其次,第一章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用药和第十三章抗肿瘤药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章节。一定要把握好复习重心,加油!
Top1: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本知识点在年以单选题和综合分析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用药监护,所占分值5分;在年以配伍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药物的分类,所占分值4分。
★★★★★
(1)头孢菌素类药物分类
(2)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监护
1)术前——以小容积量溶剂稀释,在短时间(30分钟)滴注。给药时间应在术前0.5~2小时。
2)术后——预防性抗生素的时间尽可能缩短,有时(手术超过3小时、出血量≥ml)需重复给药,但一般不宜超过1天。预防性用药不得超过手术病例总数的30%。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应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4)长期应用(10日以上),宜补充维生素K、复方维生素B。
Top2: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本知识点在年分别以最佳选择题和配伍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所占分值3分。在年考查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禁忌证,所占分值3分。
★★★★★
(1)作用靶位在细菌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影响DNA的合成而致细菌死亡。
(2)典型不良反应
(3)禁忌证
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和以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尤其是癫痫病史者禁用。
3)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包括外用制剂)禁用。
(4)用药监护
1)规避光毒性
氟喹诺酮类药中所致光敏反应最严重的为诺氟沙星、司帕沙星、氟罗沙星、依诺沙星、西他沙星和克林沙星。口服抗过敏药、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可减轻。
2)警惕心脏毒性
本类药物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律失常。
3)注意监测血糖
本类药物可引起血糖紊乱,尤其正在使用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或降糖药治疗者更易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Top3: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本知识点在年和年分别以最佳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所占分值均为1分。
★★★★★
(1)药物作用机制及特点
(2)典型不良反应
Top4: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本知识点在年和年分别考查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所占分值均为1分。
★★★★★
(1)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竞争性阻断了肽链延伸过程中的肽基转移作用与(或)移位作用——终止了蛋白质的合成。
(2)典型不良反应
(3)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1)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等;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梅毒等。
2)军团菌病。
3)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其他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
4)沙眼衣原体结膜炎。
5)淋球菌感染。
6)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7)空肠弯曲菌肠炎。
8)百日咳。
(4)红霉素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属于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
Top5:酰胺醇类抗菌药物本知识点在年和年分别考查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所占分值均为1分。
:★★★★★
(1)作用特点
(2)典型不良反应
1)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2)“灰婴综合征”。
(3)禁忌证
新生儿、妊娠期尤其妊娠后期妇女应尽量避免应用。
Top6:抗真菌药本知识点在年以配伍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侵袭性真菌病的药物治疗原则、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特点,所占分值6分。
★★★★★
(1)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2)侵袭性真菌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Top7: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本知识点在年以最佳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药物的禁忌证,所占分值2分;在年以最佳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药物的作用特点,所占分值1分。
★★★★★
(1)药物作用特点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使用方法
(3)典型不良反应
(4)禁忌证
1)严重精神病或癫痫病史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者、骨折患者、创伤恢复期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
2)妊娠早期妇女。
3)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未能控制的结核、细菌和病毒感染。
Top8:抗甲状腺药本知识点在年以配伍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药物的用药监护,所占分值2分;在年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药物的临床应用,所占分值1分。
★★★★★
(1)药物作用特点
(2)用药监护
1)监护抗甲状腺药所诱发的白细胞减少症
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和卡比马唑均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用药期间必须定期监测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