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精选必备大题上

1.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答:荚膜、鞭毛、菌毛、芽胞是细菌的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重要实际意义。荚膜能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保护细菌免受各种体液因子的损伤,井使细菌对干燥有一定的抵抗力,因而与细菌的毒力有关。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无鞭毛可作为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有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普通菌毛对宿主细胞具有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通过接合,在细菌之间传递质粒或染色体DNA,和细菌的遗传性变异有关。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因而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有很强的抵抗力,能保护细菌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杀灭芽胞是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2.试述革兰染色法的结果和意义。

答:革兰染色法的结果:染成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药物及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答:1.适宜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某些维生素类等必要的生长因子。

2.适宜的气体:不同的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不同的气体。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此外,有些细菌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气体。

3.—定的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酸碱度为pH7.2~7.6。

4.一定的温度:不同的细菌需要不同的温度,大多数病原菌所需的温度为37℃左右。

4.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有何实际意义?

答: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是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细菌素、抗生素、维生素等为可供治疗用的代谢产物。色素对鉴别细菌有一定帮助。

5.湿热与干热哪一种灭菌效果好?为什么?

答:在同样作用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因为:

1.湿热时菌细胞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蛋白质含水量升高,凝固所需的温度降低。

2.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

3.湿热的蒸汽存在潜热,这种潜能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品的温度。

6.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1.消毒剂的性质与浓度:—般消毒剂浓度与消毒效果成正比,但乙醇例外。消毒剂的作用时间与浓度有一定关系,浓度越高消毒时间越短。

2.细菌的种类与生理状况:同一种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不同,同时也与细菌的数量,菌龄及芽胞的有无有关。细菌芽胞抵抗力最强,幼龄菌比老龄菌敏感,菌量越多,所需消毒时间越长。

3.温度与酸碱度的影响:杀菌过程是一种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故温度高杀菌效果好。酸碱度对消毒的效果剂也有影响。

4.环境因素的影响:细菌常与某些有机物混在一起,这些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并与消毒剂结合,影响杀菌效果。

7.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有何实际意义?

答: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

1.形态结构的变异:如细胞壁缺陷型(L型)变异。在某些因素如青霉素,溶菌酶等影响下,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受抑制而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

2.菌落变异:从标本中新分离菌株的菌落通常为光滑型菌落,但经人工培养基多次传代后,可变为粗糙型菌落。

3.毒力变异:可表现为细菌毒力的增强或减弱,如将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放在含有胆汁、马铃薯、甘油的培养基上,经13年代培养,得到毒力减弱而免疫原性完整的变异株,即卡介苗(BCG),用于预防结核病。

4.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可以发生变异而成为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等。

8.细菌的变异现象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在诊断方面:应注意细菌的变异株,以免误诊,漏诊。

2.在治疗方面:为提高抗菌药物疗效,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扩散,在治疗前应先做药敏实验。

3.在预防方面:用人工方法使病原出产生变异,减低毒力,保存免疫原性,制备减霉活疫苗,预防传染病。

9.何谓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有几种方式?

答: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是指两个不同性状的细菌间,可通过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发生的遗传性变异。将供体菌的基因组转移至受体菌,并形成重组的基因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遗传特性。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接合、细胞融合。

10.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在来源、化学性质、毒性作用及抗原性等方面均有区别。主要区别见下表:

1.血浆凝固酶:是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在体外,此酶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在体内,凝固酶能使纤维蛋白沉积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使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另外,由于纤维蛋白的沉积和细菌被固定,一方面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另一方面,可能是导致细菌栓子形成和局部毛细血管栓塞,一旦细菌栓子脱落可造成远距离转移和迁徙病灶形成。临床上检测此酶常作为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proteinA),是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SPA可与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IgGFc段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另一方面,SPA与IgGFc结合后IgG的Fab段仍能特异性结合抗原,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检测多种细菌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3.链球菌溶血素O:是A群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能溶解红细胞,并对机体多种细胞有毒性作用。人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血清中可出现大量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抗体。检测抗“O”可作为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11.为什么测抗O可辅助诊断风湿热等病?

答:风湿热、肾小球肾炎是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溶血素O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人感染2~3周后,就能产生抗“O”抗体,因此,检测到病人血清内此抗体效价明显升高(高于正常值),可认为病人近期被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过,用以辅助诊断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12.试述淋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

答:淋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如下:

1.菌毛:介导淋球菌黏附于人类泌尿生殖道黏膜,不易被尿液冲去。此外,菌毛尚具有抗吞噬作用,即使被吞噬,仍能寄生在吞噬细胞内。经实验证实,有菌毛的菌株具有毒力。因此,淋球菌菌毛是淋球菌感染最重要的物质。

2.外膜蛋白:PⅠ导致中性粒细胞膜的损伤;PⅡ参与与阴道上皮细胞和输卵管黏膜细胞的黏附;PⅢ阻抑抗淋球菌IgG的杀菌作用。

3.IgA1蛋白酶:能破坏粘膜表面的特异性IgA1抗体,使淋球菌抵逃脱IgA1抗体的封阻作用。 

13.2月初,一5岁患儿高热2天,皮肤上出现瘀斑,有呕吐、头痛、颈项僵直等脑膜刺激征。血白细胞11×/L,中性88%。请分析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明确病原学诊断?

答:患儿的特点是高热、皮肤瘀斑、脑膜刺激征,且血液白细胞增高,尤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根据这些特点,再加上季节因素(2月初),考虑可能的诊断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体可能为脑膜炎球菌。为明确诊断,可取脑脊液离心沉淀,取沉淀物直接涂片镜检,如发现中性粒细胞内、外有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也可取皮肤瘀斑渗出液印片镜检,阳性率较高,同时应取脑脊液及血液作细菌分离培养,也可用其他快速诊断方法,如检测脑脊液中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进行病原学诊断。

14.简述在伤寒病程中可采取何种标本作何检测?

答:伤寒患者在病程不同阶段应采集不同标本进行相应的检查。

1.细菌培养:第1周取静脉血,第1~3周取骨髓,第2周起取粪便和尿液。需注意的是:

(1)血液、骨髓标本应先接种于肉汤增菌培养基,如有细菌生长,再转种血平板,进行鉴定。

(2)粪便标本应接种于SS等肠道选择培养基,挑取无色半透明菌落作生化反应及玻片凝集予以鉴定。

2.血清学试验:取血清作肥达试验,肥达试验原理、试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见书页),作出判断。

15.志贺菌感染的免疫特点是什么?

答: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型别多,有四群,各群又可分为型及亚型。志贺菌引起的感染局限于肠黏膜层,一般不入血,故其抗感染免疫主要依赖于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分泌型IgA。病后免疫期短,也不巩固。上述特性与细菌性痢疾不易控制有关。

16.为什么霍乱弧菌感染通常在夏季引起流行?

答: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感染。在夏季,人们生吃瓜果、凉拌菜,饮用未经煮沸的水等生活方式,易导致霍乱弧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从消化道进入人体。霍乱弧菌不耐酸,夏季暴饮暴食造成胃酸被稀释,有利于霍乱弧菌通过胃进入小肠,引起感染。









































白癜风资深专家联袂亲诊
白癜风最新诊疗技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qiujungr.com/ljyx/3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