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
皮肤本身的疾病很多,许多疾病在病程中可伴随着多种皮肤病变和反应。皮肤的病变和反应有的是局部的,有的是全身的。皮肤病变除颜色改变外,亦可为湿度.弹性的改变,以及出现皮疹、出血点、紫癜、水肿及瘢痕等。皮肤病变的检查一般通过视诊观察,有时尚需配合触诊。
(一)颜色
皮肤的颜色(skincolor)与种族遗传有关,同一种族可因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液的充盈度、色素量的多少、皮下脂肪的厚薄不同而异,同一个人不同部位,不同生理及疾病状态.不同环境下也不相同。
1.苍白(allr)皮肤苍白可由贫血、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所致,如寒冷、惊恐、休克、虚脱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仅见肢端苍白,可能与肢体动脉痉挛或阻塞有关,如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2.发红(redness)皮肤发红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血量增加以及红细胞量增多所致,在生理情况下见于运动.饮酒后;病理情况下见于发热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肺结核、猩红热、阿托品及一氧化碳中毒等。皮肤持久性发红见于库欣综合征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发绀(cyanosis)皮肤呈青紫色,常出现于口唇、耳廓、面颊及肢端。见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详见第-篇第七节。
4.黄染(stainedyellow)皮肤黏膜发黄称为黄染,常见的原因有:
(1)黄疸: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使皮肤黏膜发黄称为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uμmol/L时,可出现黄疸。黄疸引起皮肤黏膜黄染的特点是:
①黃疸首先出现于巩膜、硬腭后部及软腭黏膜上,随着血中胆红素浓度的继续增高,黏膜黄染更明显时,才会出现皮肤黄染;
②巩膜黄染是连续的,近角巩膜缘处黄染轻、黄色淡,远角巩膜缘处黄染重、黄色深。
(2)胡萝卜素增高: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橘子、橘子汁等可引起血中胡萝卜素增高,当超过2.5g/L时,也可使皮肤黄染。其特点是:
①黄染首先出现于手掌、足底.前额及鼻部皮肤;
②一般不出现巩膜和口腔黏膜黄染;
③血中胆红素不高;
④停止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或果汁后,皮肤黄染逐渐消退。
(3)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如米帕林、呋喃类等药物也可引起皮肤黄染。其特点是:
①黃染首先出现于皮肤,严重者也可出现于巩膜;
②巩膜黄染的特点是角巩膜缘处黄染重.黄色深;离角巩膜缘越远,黄染越轻,黄色越淡,这一点是与黄疸的重要区别。
5.色素沉着(pigmentation)是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所致的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生理情况下,身体的外露部分以及乳头,腋窝、生殖器官.关节、肛门周围等处皮肤色素较深。如果这些部位的色素明显加深或其他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则提示为病理征象。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他如肝硬化晚期肝癌肢端肥大症、黑热病疟疾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和抗肿瘤药物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色素沉着。妇女妊娠期间,面部、额部可出现棕褐色对称性色素斑,称为妊娠斑;老年人也可出现全身或面部的散在色素斑,称为老年斑。
6.色素脱失正常皮肤均含有一定量的色素,当缺乏酪氨酸酶致体内酪氨酸不能转化为多巴而形成黑色素时,即可发生色素脱失。临床上常见的色素脱失,有白癜风、白斑及白化病,
(1)白癜风(viligo):为多形性大小不等的色索脱失斑片,发生后可逐渐扩大,但进展缓慢,尤自觉症状亦不引起生理功能改变。见于白癜风患者,有时偶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恶性贫血患者。
(2)白斑(leukoplakia):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色素脱失斑片,面积一般不大,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女性外阴部,部分白斑可发生癌变。
(3)白化病(albinismus):为全身皮肤和毛发色素脱失,头发可呈浅黄色或金黄色。属于遗传性疾病,为先天性酪氨酸酶合成障碍所致。
(二)湿度
皮肤湿度(moisture)与皮肤的排泌功能有关,排泌功能是由汗腺和皮脂腺完成的,但汗腺起主要作用。出汗多者皮肤比较湿润,出汗少者比较干燥。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出汗增多是生理的调节功能。在病理情况下,可发生出汗增多或无汗,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如风湿病、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出汗较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佝偻病、脑炎后遗症亦经常伴有多汗。夜间睡后出汗称为盗汗,多见于结核病。手足皮肤发凉面大汗淋漓称为冷汗,见于休克和虛脱患者。
(三)弹性
皮肤弹性(elasticity)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所含液体量有关。儿童及青年皮肤紧张富有弹性;中年以后皮肤组织逐渐松弛,弹性碱弱;老年皮肤组织萎缩,皮下脂肪减少.弹性减退。检查皮肤弹性时,常选择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以拇指和示指将皮肤提起.松手后如皮肤皱褶迅速平复为弹性正常,如皱褶平复缓慢为弹性减弱,后者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者。发热时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血管充盈,可使皮肤弹性增加。
(四)皮疹
皮疹(skineruption)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皮疹的种类很多,常见于传染病、皮肤病、药物及其他物质所致的过敏反应等。其出现的规律和形态有一定的特异性,发现皮疹时应仔细观察和记录其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及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等。临床上常见的皮疹有以下几种:
1.斑疹(maculae)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凸出皮肤表面。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
2.玫瑰疹(roseola)为一种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为2~3mm,为病灶周围血管扩张所致。检查时拉紧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松开时又复出现,多出现于胸腹部。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3.丘疹(papules)除局部颜色改变外,病灶凸出皮肤表面。见于药物疹、麻疹及湿疹等。
4.斑丘疹(maculopapule)在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称为斑丘疹。见于风疹、猩红热和药物疹等。
5.荨麻疹(urticaria)为稍隆起皮肤表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为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各种过敏反应。
6.疱疹(bleb)为局限性高出皮面的腔性皮损.颜色可因腔内所含液体不同而异。腔内液体为血清、淋巴液,直径小于1cm者为小水疱,可见于单纯疱疹.水痘等。直径大于1cm为大水疱。腔内含脓者为脓疱.脓疱可以原发也可以由水疱感染而来,可见于糖尿病足和烫伤患者。
(五)脱屑
皮肤脱屑(desquamation)常见于正常皮肤表层不断角化和更新,但由于数量很少。一般不易察觉。病理状态下可见大量皮肤脱屑。米糠样脱屑常见于麻疹;片状脱屑常见于猩红热;银白色鳞状脱屑见于银屑病。
(六)皮下出血
皮下出血(subeutaneoushemorthage)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①小于2mm.称为瘀点(petechia);
②3~5mm称为紫癜(purpura);
③大于5mm称为瘀斑(echymusis):
④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hematoma)。
检查时,较大面积的皮下出血易于诊断,对于较小的瘀点应注意与红色的皮疹或小红痣进行鉴别,皮疹受压时,一般可褪色或消失,瘀点和小红痣受压后不褪色,但小红痣于触诊时可感到稍高于皮肤表面,且表面光亮。皮下出血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某些血管损害性疾病以及毒物或药物中毒等。
(七)蜘蛛痣与肝掌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spiderangioma)(图3-2-8)。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其大小不等。检查时用棉签等物品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立即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一般认为蜘蛛痣的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索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liverpalms)(图3-29).发生机制与蜘蛛痣相同。
(八)水肿
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为水肿。水肿的检查应以视诊和触诊相结合,仅凭视诊虽可诊断明显水肿,但不易发现轻度水肿。凹陷性水肿局部受压后可出现凹陷。而黏液性水肿及象皮肿(丝虫病)尽管组织肿胀明显,但受压后并无组织凹陷。根据水肿的轻重.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下陷,平复较快。
中度:全身组织均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下陷,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此外,胸腔、腹腔等浆膜腔内可见积液,外阴部亦可见严重水肿。
(九)皮下结节
皮下结节(subcutaneousnodules)较大的通过视诊即可发现,对较小的结节则必须触诊方能查及。无论大小结节均应触诊检查.注意其大小、硬度、部位、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常见的皮下结节有下列几种:
1.风湿结节位于关节、骨隆突附近.圆形质硬无压痛的皮下结节,其数目不多,且大小不等(直径为0.5-2.0cm)。见于风湿热和类风湿等疾病。
2.囊蚴结节于躯干、四肢皮下出现黄豆或略大的结节,其特点为圆形或桶圆形.表面平滑,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可推动,质地硬韧,数目多少不一。见于囊尾蚴病,也称囊虫病。
3.痛风结节也称痛风石,是血液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盐结晶在皮下结缔组织沉积所致。一般以外耳的耳席.跖趾.指(趾)关节及掌指关节等部位多见。为大小不一(直径为0.2~2.0cm)黄白色结节.为痛风特征性病变。
4.结节性红斑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好发于小腿伸侧,常为对称性,大小不一(直径为1~5cm).数目不等的疼痛性结节。皮损由鲜红色变为紫红色,最后可为黄色。常持续数天或数周而逐渐消退。不留瘢痕。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5.其他
(1)脂膜炎结节:见于脂膜炎。
(2)动脉炎结节:见于结节性多发动脉炎。
(3)0sler小结: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十)瘢痕
瘢痕(sear)指皮肤外伤或病变愈合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斑块。表面低于周围正常皮肤者为萎缩性搬痕;高于周围正常皮肤者为增生性搬痕。外伤、感染及手术等均可在皮肤上遗留瘢痕,为曾患某些疾病的证据。患过皮肤疮疖者在相应部位可遗留好瘢痕;患过天花者,在其面部或其他部位有多数大小类似的瘢痕;颈淋巴结结核破溃愈合后的患者常遗留颈部皮肤瘢痕。
(十一)毛发
毛发(hair)的颜色、曲直与种族有关,其分布、多少和颜色可因性别与年龄而有不同,亦受遗传、营养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正常人毛发的多少存在一定差异,一般男性体毛较多.阴毛呈菱形分布,以耻骨部最宽,上方尖端可达脐部,下方尖端可延至肛门前方;女性体毛较少圆毛多呈倒三角形分布。中年以后因毛发根部的血运和细胞代谢减退,头发可逐渐减少或色素脱失,形成秃顶或白发。
毛发的多少及分布变化对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毛发增多见于一些内分泌病,如库欣综合征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者,女性患者除一般体毛增多外,尚可生长胡须。病理性毛发脱落常见于以下原因:
(1)头部皮肤疾病:如脂溢性皮炎螨寄生等可呈不规则脱发,以顶部为著。
(2)神经营养障碍:如斑秃,脱发多为圆形,范围大小不等,发生突然,可以再生。
(3)发热性疾病:如伤寒等。
(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及性腺功能减退症等。
(5)理化因素:如过量的放射线影响,某些抗癌药物如环磷酰胺.顺铂等。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