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选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1)畜禽细菌性疾病的治疗迫切需要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菌制剂;(2)现有抗菌制剂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3)研制开发中药抗菌制剂完全可行而且具有一定优势。
本研究首先依据著名方剂黄连解毒散,经超微粉碎制备成黄连解毒散超微粉。通过系列动物试验研究了其抗菌作用及其毒副作用;进一步对其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制定了质量标准草案,初步完成新型复方中药抗菌制剂-黄连解毒散超微粉的研制。
主要目的旨在研制开发新型抗菌药,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减少畜禽产品的化学药物残留,提高乳肉蛋的品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无论对经济和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处方来源
黄连解毒散出自唐·王焘《外台秘要》,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四味中药组成,该方剂为清热解毒代表方,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中医上用于主治三焦实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0一0年版二部中的黄连解毒散[4]即源于本方。
处方依据
黄连解毒散超微粉与黄连解毒散相比,改进了生产工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0一0年版)二部黄连解毒散项下各成分含量确定。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按照2:4:4:3的比例配制,对其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改进。4味药材及黄连解毒散复方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01
黄连的药理作用
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一种很好的清热解毒消炎药,具有广谱抗生素的作用。黄连抗菌谱广泛,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及总型流感病毒,真菌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在试管中有相当强的杀灭作用。极低浓度即开始阻止霍乱、肠伤寒、痢疾菌的繁殖,它也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肠伤寒菌、志贺氏痢疾菌、淋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
陈国良等[5]采用小鼠感染模型,观察了黄连的体内抗菌作用,发现高剂量黄连对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对于链球菌抗菌作用较弱。匡铁吉等[6]研究了黄连素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μg·mL-1黄连素能杀灭标准株菌群中的大部分菌细胞。刘强等[7]研究表明,黄连具有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作用。吴静等[8]研究进一步说明,黄连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或许不是依赖某一单一成分的作用,而是由多种成分互相协作共同达到抗菌的效果。
林义明等[9]实验结果证明黄连能兴奋网状内皮系统,提高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转化。黄连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
耿东升等[10]在小鼠的整体及离体试验中,探索黄连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素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和人全血白细胞吞噬白葡萄球菌的功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抑制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抑制T和B淋巴细胞转化。
02
黄芩的药理作用
黄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主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已有悠久的用药历史,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是一种较常用的中药,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
黄芩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与中医经验治疗“天行热疾”、“火咳肺痿”和“疔疮火疡”相一致。黄芩抗菌范围较广,其中对金葡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对钩端螺旋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煎剂、水浸出液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以及亚洲甲型均有抑制作用。
近年来研究显示,黄芩素还具有抗HIV的作用[11],能诱导感染HIV的细胞发生凋亡。贺海平等[12,13]分别对新发现的一种黄芩类黄酮3’,5,6’,7-四羟基-2’,8-二甲氧基黄酮(TDF)和从黄芩中纯化的6种类黄酮成分的免疫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检测结果显示表明从黄芩中分离出的类黄酮对淋巴细胞有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黄芩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有关系。
03
黄柏的药理作用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赵鲁青等[14]用复方黄柏冷敷剂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黄柏对上述各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并确定了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g/mL。李仲兴等[15]对黄柏作用于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比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强。
梁莹等[16]采用体外抑菌实验测定黄柏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陈蕾等[17]的研究亦表明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变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研究同时证明,黄柏的抗菌原理与其对细菌呼吸及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
黄柏可以对抗多种因素所致的炎症反应,贾红慧等[18]比较由两种不同植物来源黄柏组方的二妙胶囊的抗急性炎症作用,结果发现由关黄柏组方的二妙胶囊有抑制组胺所致大鼠皮肤通透性增加、二甲苯所致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趾肿胀等作用。由川黄柏组方的二妙胶囊仅有抑制二甲苯所致鼠耳肿胀的作用。任广来等[19]对二黄口服液的药效学研究也发现二黄口服液具有明显抗二甲苯致动物耳廓炎症作用。宋雅梅等[20]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镇痛实验观察防己黄柏凝胶的镇痛作用,并结合小鼠巴豆油耳肿胀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防己黄柏凝胶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由巴豆油及角叉菜胶所致的炎症反应。
04
栀子的药理作用
栀子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别名黄栀子、山栀子、白蟾,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是一种常绿灌木。栀子性苦寒、无毒,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外用消肿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多种药理作用,栀子中所含化学成分结构多样,多种不同结构成分都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郑新川等研究发现[21]栀子水提物及醇提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京尼平苷在体外对LPS具有直接的中和作用,并呈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可剂量依赖地抑制LPS刺激引起的RAW细胞的活化;在体内可降低LPS血症模型动物血中的LPS水平;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埃希氏菌攻击的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明确了京尼平苷是栀子拮抗细菌脓毒症的有效成分。另外研究发现栀子提取物T9具有明显的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复制作用,可能与其具有上调IFN-γmRNA表达有关[22],这说明栀子在抗病毒方面存在研究意义。
05
黄连解毒散的药理作用
黄连解毒汤出自唐·王煮《外台秘要》,该方剂为清热解毒代表方,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中医上用于主治三焦热盛[23,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0一0年版二部中的黄连解毒散源于本方,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黄连清泻心火为君,因心主神明,火主于心,心火宁则诸经之火自降,并且兼泻中焦之火。臣以黄芩泻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下焦之火,使以栀子通泻三焦,导热下行,使火热从下而去。四药合用,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据研究,本方具有一定的抗菌、解毒、耐缺氧、抗自由基等作用。在兽医临床上,它广泛应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等各种急性炎症[25]。
黄连解毒汤灌胃给药,对大鼠皮下注射15%啤酒酵母混悬液引起的体温升高有显著的降温作用,其降温效果与阿斯匹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6]。曹氏等[27]观察了黄连解毒汤提取物,0mg/kg能明显降低酵母所致的大鼠体温升高,但起效没有扑热息痛快;并观察到黄连解毒汤提取物mg/kg可显著对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另外通过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黄连解毒汤提取,mg/kg剂量,能显著对抗IP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这表明黄连解毒汤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该药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关。
WangLM[28]通过抗大鼠佐剂性足爪水肿试验、缓激肽诱导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试验、二甲苯诱导小鼠耳水肿试验得出:黄连解毒汤能显著抑制蛋清、缓激肽、前列腺素E致足水肿,但对角叉菜致大鼠足水肿无明显影响;能显著拮抗缓激肽诱导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及染料渗泄抑制率升高,抑制二甲苯致小鼠右耳肿胀,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数。对黄连解毒汤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中发现,黄连解毒汤%、%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
李荣誉[29]等采用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将黄连解毒散粉碎成目超微粉和65目细粉,用其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采用管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散超微粉比细粉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增大,说明超微粉碎可以明显提高黄连解毒散的体外抑菌效果。
综上所述,黄连解毒散超微粉的研制开发选题准确,依据充分,创新性明显。
参考文献:
●●●
[1]陈红伟,吴俊伟,徐登峰,等.超细微粉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兽医导刊,8,(5):34~34.
[2]赵建平,李艳玲,汤法银,等.中药超微粉散剂在规模化养禽中的应用优势[J].河南畜牧兽医,8,29(4):12~13.
[3]黄一帆,李富文.黄连解毒汤细粉及超微细粉组织特征扫描电镜观察[J].福建畜牧兽医,3,25(6):1~3.
[4]中国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0一0年版二部[M].中国农业出版社,,~。
[5]陈国良,叶寿山,刘家骏.等.金地蓝消毒片对小鼠感染模型的体内抗菌作用观察[J].安徽医学,2,23(5):5~7.
[6]匡铁吉,黄梅,宋萍.等.黄连素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26(12):~.
[7]刘强,李力,陈枝岚.黄连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业,4,13(10):26~27.
[8]吴静,王克霞,李朝品.等.黄连与盐酸小栗碱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药药理与临床,6,22(2):37~38.
[9]林义明,刘娟,彭代国.中国兽医免疫学[M].重庆:西南农业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中兽医教研室,3,42
[10]耿东升,刘发,刘学彬.等.硫酸黄连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2(60):~.
[11]WuJA,AtteleAS,ZhangL.etal.AntiHIVactivityofmedicinalherbsusageandpotenitialdevelopment[J].AmJChinMed,1,29(1):69.
[12]贺海平,秦菁,陈明.等.一种新的黄芩类黄酮3’,5,6’,7-四羟基2’,8-二甲氧基黄酮的体外免疫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0,17(3):.
[13]贺海平,秦箐,陈明.黄芩类黄酮对人免疫细胞化学发光及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0,16(2):84~86.
[14]赵鲁青,增瑞祥,王森民,等.复方黄柏冷敷剂的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事,,9(4):.
[15]李仲兴,王秀华,赵建宏,等.用新方法进行黄柏对株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医药信息,0,10(5):33.
[16]梁莹.黄柏抑菌效果的实验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5,21(20):27~46.
[17]陈蕾,邸大琳.黄柏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6,17(5):75.
[18]贾红慧,王曙,袁洁.等.比较两种黄柏组方二妙胶囊的抗炎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7,22(6):33.
[19]任广来,张定法.二黄口服液的药效学实验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0,19(6):1.
[20]宋雅梅,李智.防己黄柏凝胶镇痛抗炎药理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报,6,3(8):7.
[21]郑新川,杨东,刘鑫.等.栀子拮抗细菌脓毒症有效成分京尼平苷的研究[J].中国药理通讯,9,26(2):59.
[22]ShiYJ,HuangY,CuiXL.etal.EffectoftheGardeniaExtracts-T9onViralReplicationandIFN-gammamRNAinHerpesSimplexVirusType-1InfectedMiceBrains[J].ChineseJournalofVirology,9,25(1):41~46.
[23]DaiK,MikiK,FukuokaT.etal.Supressionofneuropeptides;mRNAexpressionbyherbalmedicineinaratmodelofperipheralinflammation.[J].LifeSei.0,66(1):19~29.
[24]张艺平,韩鹏.黄连解毒汤药理研究最新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0,6(6):61~63.
[25]张泉鑫,张克家.黄连解毒汤一清热解毒基础方[J].中兽医学杂志,,3:36~37.
[27]郭月英,于庆海,张毅.温病病因辨证的物质基础[J].中成药,,15(8):29~31.
[27]曹于平,皋聪,孙继红.等.黄连解毒汤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7(10):.
[28]刘强译.汉方温清饮及黄连解毒汤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12(1):48
[29]李荣誉,张国祖,王海蓝,等.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散和白头翁散体外抑菌效果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5:17~19.
文章来源:安徽天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