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强调几点
1)在抗感染领域,没有绝对的经验,当地的近年的微生物耐药监测数据(包括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是最好的参考,这个数据是动态变化的。
2)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尽可能使用相对窄谱的抗生素,或降阶梯或升阶梯,并不主张任何条件下都优先使用超广谱抗生素,但这对临床医生要求非常高,临床实践中有时也难以决策。
3)不确定因素太多,不能过分依赖所学的病理生理学、药代动力学、微生物学等知识,实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是唯一的检验工具。
4)本文只涉及成人用药(喹诺酮类有涉及儿童用药的讨论)。
年AlxandrFlming发现青霉素G,年后纯化并量产,至今已发现十余大类抗菌药物,常用药就有数十种。头孢菌素(包括头霉素)和喹诺酮类是临床上较常用的抗菌药。头孢菌素属于β-内酰胺类药物,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共价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年头孢噻啶上市至今,头孢菌素类已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II和(或)IV干扰DNA合成1-3。两者都为繁殖期杀菌剂。
年4月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年)》显示,AE报告最多的就是抗微生物药,达36.2%,SAE达2.3%,导致SAE的前两位就是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严格遵守说明书及指征使用,可能是较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个因素。
本文即介绍这两类抗生素的使用。
医院病房常能开出的头孢菌素、头霉素、喹诺酮类抗菌药,有以下几种(现已有口服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克肟供应——编者注):
1、抗菌谱及耐药率
按抗菌谱分类,大致可分为四类:
头孢菌素随着代数增加,总体而言,其抗G-菌能力逐渐增加,抗G+菌能力相似或有下降。头霉素较二代头孢菌素多覆盖厌氧菌。环丙沙星有强大的抗G-菌和不典型病原体能力,左氧氟沙星兼顾G+菌和G-菌而偏向后者,莫西沙星则更广地覆盖G+、G-菌及厌氧菌。不过,有时针对具体的菌种,同一类同一级别的药物抗菌效果并不一样,并不主张根据G-菌、G+菌、厌氧菌来简单记忆。
根据《SanfordGuid》整理出下表(点击可看大图。黑色/红色表示通常有效;绿色表示推荐——通常有效,且考虑价格、不良反应等因素;灰色表示可能有效——某些菌株选择性有效,或耐药率高,等;白色表示无效;?表示无数据)。
本表只是帮助大致了解抗菌药物对常见病原的抗菌谱,并不能据此决定临床方案,另外,此表为美国年的数据,中国尚缺乏相关数据的整理,仅供参考。
上表中红色加粗的病原为临床上主要或重要病原,占临床标本分离的85%以上。根据《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年)》报告,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G-菌占72%,其余为G+菌。G-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占所有G-菌的85%以上。G+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需注意,医院MRSA检出率达48%,MRCNS检出率达91%,产ESBLs菌达44%,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总体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25%和22%。
以下是一些细菌对应抗菌药的耐药率(点击可看大图。来源《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年)》,数据为全国数据,尚未发表):
2、药代动力学
根据《ABX指南(第二版)》、《SanfordGuid》、《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整理,仅供参考(点击可看大图)。
3、使用建议
头孢菌素类有时间依赖性,给药时间间隔尤为重要,保持一定的给药间隔多次给药,比增加单剂剂量更有效、更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喹诺酮类属浓度依赖性药物。
以下根据药品说明书、《SanfordGuid》、《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ABX指南(第二版)》及相应文献整理,仅供参考,临床应用须以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为依据,有的指南已有更新,说明书相对落后,可以酌实调整,如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观念已有更新,可参考《CntrsforDisasControlandPrvntionGuidlinforthPrvntionofSurgicalSitInfction,》4。
首先,一定要阅读的几个重要问题:肾功能估算、“头孢”皮试与过敏(与青霉素交叉过敏)、艰难梭菌感染、喹诺酮类在儿童孕妇中的使用等。
?建议使用肾功能四项中的肌酐、胱抑素C联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法:CKD-EPIcr-cysC公式;在线自动计算网站: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