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文湘,刘朝晖单位:医院妇科
性传播感染(sexuallytransmittedinfection,STI)是指通过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所引起的感染。据《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STI共8种,即梅毒、淋病、艾滋病(AIDS)、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性病为淋病、梅毒、AIDS。STI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病最广泛的传染病。STI是全球性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
性传播感染(sexuallytransmittedinfection,STI)是指通过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所引起的感染。据《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STI共8种,即梅毒、淋病、艾滋病(AIDS)、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
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性病为淋病、梅毒、AIDS。STI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病最广泛的传染病。STI是全球性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
1.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及现状
1.1世界范围内流行情况近年来,STI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高,危害大。STI在近些年已经成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作为隐蔽性的流行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AIDS出现后,STI的控制才得到高度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15—49岁人群中可治愈的STI发生率欧洲为12%,东南亚为20%,美洲为33%,非洲为24%。在15—49岁人群中,年仅4种可治愈的STI就有4.亿新发病例,比年新增11.3%,包括梅毒万,淋病万,沙眼衣原体感染万,滴虫病万。在全球范围内,STI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卫生和经济负担。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性传播疾病(不包括AIDS)是导致15—44岁女性失去健康生活的第2位原因。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在美国每年约有万新发STI病例,其中约半数的感染者为年龄在20~24岁的年轻人。年美国报道的10种最常见的疾病中有4种是STI。在美国,STI每年直接的医疗费用约为亿美元。几十年来,STI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成人就医的前5位病因之一。
1.2我国女性STI发病情况
1.2.1发病率逐年上升、构成比出现变化我国自年以来,STI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年全国8种报告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年的例(报告发病率为15.48/10万),增至年的例(报告发病率为68.91/10万),年均增长19.30%(增长幅度范围2.59%—36.88%)。全国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东北三省、京津地区和重庆地区,发病较低的地区为华北与中原部分地区、西北部分地区和西南部分地区。人群分布: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逐渐缩小,由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1.60:1—1.69:1缩小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1.35:1—1.40:1;以20—3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80%以上。
近年来,我国AIDS、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淋病略有下降。年我国报告AIDS发病数为例,年我国报告AIDS发病数为例,发病率增加16.71%[发病率不包括既往已报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转化为AIDS病例];年我国共报告梅毒发病数为例,年为例,增加3.27%;年我国共报告淋病发病数为例,年为例,减少6.68%。
年全国个性病监测点报告显示,5种监测性传播感染的发病数为例,总发病率为.07/10万,其中包括梅毒44例,发病率为58.54/10万;淋病例,发病率为27.62/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例,发病率为32.29/10万;尖锐湿疣例,发病率为29.35/10万;生殖器疱疹例,发病率为8.28/10万。年首次在全国个性病监测点开展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例报告。
目前,我国STI流行已从沿海蔓延到内陆,从城市向农村发展,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蔓延。我国年31个省区市3种主要性病(AIDS、淋病、梅毒)的发病率资料分析显示,全国性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高发区,而低发区发病特点不明显,更接近一般发病水平。
近年来,梅毒疫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解放前,我国梅毒患病率高达5%~10%,在北京、上海等地85%的妓女患有梅毒。解放初,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梅毒控制措施遏制梅毒的蔓延。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基本消灭了性病。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梅毒在我国重新出现。近年来,梅毒发病率连年攀升,年报告例,年发病率为6.50/10万;年报告例,年发病率为24.66/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14.3%。年我国梅毒发病人数跃居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的第4位,首次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性病。年、年梅毒发病人数均居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的第3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显示,年我国共报告梅毒例,与年相比增长了16.43%;死亡69例,与年相比增长了10.64%。梅毒的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性,发病人群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农民工、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梅毒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广西和上海6个
省市梅毒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55%以上。由此可见,我国梅毒流行形势日益严峻,防控任务艰巨。
1.2.2高危人群包括:(1)性从业者,是STI的高危群体。(2)妇女有婚外性行为或丈夫有婚外性行为。(3)丈夫或性伴有STI者。(4)流动人口。(5)本人或性伴吸毒或为静脉毒瘾者。(6)接受不规范的输血或血制品者,如某些地区的HIV感染较高与其采用不正当的献血方式有关。
2.女性STI的防治
在过去的年里,STI研究领域的重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