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的回南天又来了,底裤不够用地湿难干教

墙滴水,地冒水,玻璃流水……南方特有的“回南天”里,不仅空气中潮湿得能拧出水来,我们体内也是湿气十足。每年遇到回南天那一两个月,超级令人烦恼!窗也不敢开,底裤晾了一个星期都不会干。下面大福州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回南天”的一些知识:

●“回南天”气候特点

1.潮湿、粘腻、阴晴不定

2.风速小,粉尘多,容易滋生细菌

3.晴朗的日子紫外线已达中等强度

●“回南天”滋事种种

1.湿重阻气血循环,关节病、肌肉疼痛加重

2.病毒细菌活跃,要防急性胃肠炎

3.又湿又闷,老人备受考验

4.病原体感染多,慎防阴道炎

“回南天”的危害与防御

“回南天”出现的时候,无论您身处哪个角落都能感觉到空气中的“潮”意,地板冒水,家具、墙壁“冒汗”,衣服、床上都感觉有一股潮气,窗玻璃上是水蒙蒙的一片。“回南天”里,油漆剥落、墙面发霉发黑、家具和书籍发霉现象很常见,粮油食品也容易发生变质。遇到“回南天”,空气中的水汽顺着电器散热孔渗入内部元器件,家用电器不仅变得反应“迟钝”,而且可能因潮湿造成线路短路而频发故障,严重的还引起漏电事故和火灾。

防御:家中防潮十招搞定

 防潮十大招之TOP1:一早一晚紧闭窗户

  当潮湿的“回南天”来袭,最好、最简单的防潮方式就是紧闭家中的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防潮的最重要时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在转吹北风的时侯将门窗打开。

  特别注意:中午有阳光也别开南窗。有些人以为中午阳光明媚,可以开窗通风,这种做法并不能缓解潮湿现象。中午是室外气温最高的时候,室内外温差也最大,这个时候通风,有时会引致室内地面、墙面水汽凝结更加严重。

  防潮十大招之TOP2:及时排水

  把生活中的水份尽量排出去。比如卫生间洗澡的水份,厨房做饭的水蒸气要及时的排出去,如果不能排出,也要做好隔绝工作,以免湿气加重。

  防潮十大招之TOP3:铺报纸

  如果处理不及时,天花板、地面都会有一点雾水,这样走在上面容易摔跤,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因此要注意安全,家里可以先铺设一些过期的报纸,纸皮进行吸湿和防滑。

  防潮十大招之TOP4:使用干燥剂

  回南天里干燥剂是必备品,也是简单直接的方式。购买一些干燥剂、防潮剂回来,放在客厅卧室里面,大约一个30平方客厅需要放置3包,当然购买生石灰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放好,别让小孩子触摸。洗手间和浴室等小空间地带,可以用布袋包裹生石灰吸潮。也可以将洗衣粉的袋子戳几个洞,放在需要除湿的角落里,洗衣粉吸水后会变成一块一块的。

  防潮十大招之TOP5:点蜡烛

  点蜡烛能使水汽无法凝结,从而减低室内湿度。如果家里已经出现霉味,可以选用含天然植物香熏精油的蜡烛,这样的蜡烛既可以干燥空气,又可以去除房间里的霉味。

  防潮十大招之TOP6:用热水加盐拖地板

  在温水里加入几勺盐,等盐充分溶解之后,把拖把浸泡在盐水里,拧干之后就开始拖地。温热的盐水蒸发速度会比冷水快,地板干的速度也会比较快,食盐里的氯化镁和氯化钙能够吸附水分,防止水汽在地面凝结,吸水干燥后又会变成小颗粒,地板的干燥时间就又延长了。

  防潮十大招之TOP7:用设备

  利用抽湿机、空调或暖风机。目前市场上的除湿产品主要有空调、抽湿机、暖风机,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调都有除湿的功能。平时不在家时,建议关闭门窗,打开空调并调整到除湿档,一台普通空调日除湿量是48升,可达到除湿效果。平时回家后,建议窗不要开得太大,最好用电扇帮助空气对流,增加防霉效果。在条件允许时,也可适度使用除湿机,日除湿量为36升左右,由于除湿机耗电相对较大,建议配合空调使用。

  防潮十大招之TOP8:开启家电待机状态

  在湿气较重时,可让家电进入待机状态,机器内部处于工作状态的零件会散发一定的热量,有助于驱散机器体内的潮气,防止电器短路。

  防潮十大招之TOP9:使用辣椒干、炮仗、火盆

  民间历来有传统的防潮做法,一种是放置辣椒干,可吸收一定水分,不过一定要常更换新的辣椒干;另一种是放置质量可靠的炮仗,因为炮仗内有硫黄,不但可除湿还可除虫。不过专家提醒,“土方”虽然效果好,但是譬如炮仗存在安全问题,市民使用时还是小心的好。此外,还可以在房间里烧上一盆火炉来提高室内的温度,使水汽无法凝结,从而减轻室内湿度。

  防潮十大招之TOP10:衣服防潮用活性炭

  衣柜里,把不穿的衣物用真空抽气袋收好。鞋子靴子请用报纸包裹好,放入鞋盒鞋柜里。除了一到晴天就翻晒衣物之外,平时可以在衣柜、衣箱里放置一块香皂,消除霉味。也可以将干茶叶装入纱布袋,分置各处,不仅能去除霉味,还能让衣物散发阵阵清香。不要在雨天整理衣物,以免潮气入侵衣柜;到超市里购买吸湿盒、活性炭等放进衣柜内,并且记得将衣柜门关好。

还有个尴尬的问题,用热水加盐拖地板能防潮,那底裤不干咋整!

那么…底裤不干也要用盐来洗对吧?滚!!还嫌你那底裤不够咸对吧?!

这种潮湿的“回南天”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引发一系列疾病,如流感、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皮肤病、关节炎、心理不适等,这在中医中是一种“湿邪”。

身体保健

关节和肌肉湿重阻气血循环,少动易增病痛

“一些长期患有关节炎的市民,尤其是老人,对‘回南天’”比天气预报还要灵验。”专家说,90%的关节炎病人对气候变化敏感。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可使关节肿胀、疼痛加重,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

“中医认为,这个时节的关节病、肌肉疼痛是跟湿邪加重引起的。”专家解释说,春天虽然自然界和人体内的阳气开始逐渐回升,但当“回南天”一到,湿度过高、阴气过重,人体的血液循环更受影响。不爱运动且日常工作生活要久坐、伏案的人群,颈椎、腰椎和四肢的关节更容易觉得沉重乏力,甚至周身不舒畅,这是湿邪侵犯人体的明显症状。

对策:

首先是注意防湿,如果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比较潮湿,要注意做好防潮工作,例如,浓雾天气时要关好门窗等;“除了用各种办法尽量保持居所和工作环境的干爽外,每天最好抽一个小时左右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周身气血的流畅,通则不痛。”专家建议,有明显湿重症状者,可尝试到正规的医疗场所拔火罐或做温针(将艾段套在针灸的针柄上烧)治疗;第二是使用饮食调理,可以在煲汤时适当加入一些药材,如薏米、木棉花、云苓、淮山、扁豆、莲子、苍术等;另外在乍暖还寒、阴晴不定的季节尤其应注意保暖。

消化系统病毒细菌活跃,要防急性胃肠炎

“回南天一来,空气十分潮湿,细菌、真菌、花粉、病毒、尘螨、霉菌繁殖迅速,是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而慢性支气管炎首当其冲。”专家介绍,潮湿的天气还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等胃肠道疾病。“最近消化科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比平常增加15%左右。”专家提醒说,隔夜的饭菜最好不要吃,再吃时就易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有的人认为剩菜剩饭经过加热,就可以将细菌完全杀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通过℃的高温可杀灭剩菜中大部分的致病菌,但若存放的时间太长,菜中的细菌可释放出毒素,就是再怎么加热,也可能无能为力了。

对策:

一、很“潮”的天气里,要避免到户外活动,否则,一旦感冒,病程会较长。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不可在出汗时吹风,谨防外邪侵袭机体。

二、饮食方面多吃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热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湿气太重,身体条件许可的人,也可适当吃些辣椒,帮助消化,增加食欲,从而有助预防在潮湿的时候出现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的现象。

专家说,在潮湿的季节,若感觉自己有湿邪入侵的症状,如精神不振,头晕困倦、上腹闷胀、下腹隐痛等症状,可用藿香、茵陈、紫苏、土茯苓、苡仁等煲骨头汤或单独煲水饮,对祛湿有较好的功效。

妇科疾病多发,女性应防阴道炎

春夏交替是妇科疾病的多发季节,“霉菌、滴虫、淋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体,稍不注意就很容易侵袭女性,引发各种妇科炎症。而在这些疾病中,又以阴道炎最为常见。”专家称,回南天衣物较难干,越来越多的病原体又相继被激活,引发妇科炎症的风险也就更大。

对策:

生活保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穿透气性能差的紧身裤、牛仔裤,替之宽松透气的裤子;尽量不要穿纸内裤;不要频繁冲洗阴道。如果发现自己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异常,阴部瘙痒、异味,请及时就医。

食疗祛湿汤谱

1.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2.和中化湿汤(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3.清热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土茯苓克,粉葛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祛湿,清热毒。

4.鹌鹑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祛湿,润肺化痰。

常见的祛湿食物:

1.玉米:补中健脾,除湿利水。

2.胡萝卜:下气补中,补肝益肺,健脾利湿。

3.南瓜:补脾利水,解毒杀虫。

4.荠菜:清热解毒,健脾利水,凉血止血,平肝明目降压。

5.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

6.冬瓜:利水消痰,清热解毒。

7.赤小豆: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

8.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

9.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

10.黄豆芽:清热生津,健脾利湿。

↓↓↓长按下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qiujungr.com/ljtp/6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