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多种多样,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盆腔脓肿病情恶化,一旦脓肿破裂,就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医院的妇产科主任赵栋教授,为我们就盆腔脓肿的诊疗进展话题进行解读。
△赵栋教授解读盆腔脓肿的诊疗进展
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
主持人:赵教授您好,首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有哪些?赵栋教授:盆腔脓肿好发于育龄女性,是临床常见的盆腔炎症性疾病,包括输卵管脓肿、卵巢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脓肿和盆腔结缔组织脓肿等[1]。盆腔脓肿多为急性盆腔炎诊治不及时和不彻底所致,或是在腹部手术后或宫腔及阴道部检查操作后发生,这是因为手术造成盆腔内环境改变或阴道菌群与宫颈黏液屏障被破坏,刺激病原菌增殖而导致[2]。
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而且具有多样性,目前其诊断仍没有金标准,因而需要结合症状、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综合评估。
在临床症状方面,盆腔脓肿可以表现为急性下腹痛、高热及白细胞升高、可伴有里急后重或膀胱刺激症状等。但也可没有以上表现,因而缺乏特异性。早在年的一项研究显示,35%的盆腔脓肿患者没有发热,23%的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3]。
妇科检查中盆腔脓肿的最低标准包括宫颈举痛、子宫压痛,可触及波动的盆腔包块;附加标准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另外,直肠指检触及直肠前壁饱满伴触痛或囊实性包块,肛门括约肌松弛,较重的腹膜刺激症状等,也有助于盆腔脓肿的诊断[1]。
而在最低诊断的基础上,感染指标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的检测则是盆腔脓肿的附加诊断标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认为,在严重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具有更高的诊断优势。比如,在诊断细菌感染方面,与C-反应蛋白相比,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4]。也有研究显示,在急性的盆腔炎性疾病中,PCT的升高有助于提示输卵管卵巢脓肿的形成[5]。
在影像学方面,超声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比如,有研究表明,超声检查在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TOA)时的特异性高达93%,敏感性高达98.6%[6]。但是超声检查有时也可能会判断不准,比如卵巢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有时也会被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卵巢癌等。因此,对于超声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应当通过CT或MRI辅助检查以做出鉴别诊断。
若未能及时治疗,盆腔感染进一步发展,导致脓肿破裂后,炎性介质过度释放,损伤自身组织细胞,就可以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就是SIRS。
如果感染继续发展,失控的炎症反应和大量的内毒素可以引发各脏器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引发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7]。
盆腔脓肿的病原体和抗菌治疗
主持人:盆腔脓肿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治疗肯定是它的关键性的治疗手段。但是,近年来,细菌耐药现象愈演愈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在细菌高耐药的背景下,盆腔脓肿的病原体情况和抗菌治疗方案。赵栋教授:年我国开展的一项全国性研究显示,在全国49医院的例盆腔炎患者中,厌氧菌检出率为25.0%,需氧菌为18.8%,大肠埃希氏菌为6.7%,金黄色葡萄球菌为4.8%,链球菌为2.1%,支原体为32.4%,衣原体为19.9%,淋球菌为11.2%[8]。
在细菌耐药方面,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的全国性耐药监测数据。年发表的CHINET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55%,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的检出率为31.4%,表皮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E)的检出率高达82.4%。
由于厌氧菌的培养和药敏检测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临床实践中对厌氧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