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降雨增多但气候又偏湿热,因而这个季节要注意健脾祛湿,适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
编辑器春季最易“潮”出4种病1、慎防关节炎
细雨靡靡,室内湿度很高,而关节炎患者对湿度十分敏感,“湿气太重”可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加重,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湿度大,首先是注意防湿,如果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比较潮湿,要注意做好防潮工作,例如浓雾天气时要关好门窗,第二是注意保暖。
2、小心胃肠炎
春天是个“矫情”的季节,我们的肠胃也变成“矫情”起来。特别是回南天阶段,天气变化反复无常,湿热天气逐渐增多,隔顿的饭菜更容易受到细菌污染而发生变质,再吃时就易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因此引起急性胃肠炎。所以这时候吃东西一定要注意卫生,剩菜剩饭最好不要吃!
3、提防妇科病
在临床上,春季潮湿天气阴道炎患者比平时明显增多,为什么呢?室内潮湿,更有利于细菌真菌的繁殖,霉菌、滴虫、淋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体,稍不注意就很容易侵袭女性,引发各种妇科炎症。另外,春季衣物较难干,使得越来越多的病原体又相继被激活,引发妇科炎症的风险也就更大。
4、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春季气候情况复杂,冷暖气团、东西气流交替频繁,天气特点为时而冬冷型,时而夏热型;忽而干燥,忽而阴湿。对于早春风向骤变而带来的冷暖、干湿、阴晴和气压高低的变化,人体生理机能常常会调整不及,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流感、急性气管炎等。
谷雨正是春夏交接的节气,也是“脾王”之时。中医素有"脾不主四时,脾王四季"之说。意思是在每个季节结束前15天,均由脾来负责季节的转换。在此15天内要好好护卫脾胃。谷雨是肝强脾弱的季节。肝木之气升发有余,克制脾土,容易生内热,中焦虚弱。头疼、口腔溃疡、嘴角生疮、面部痘疮等内热症容易多犯。而脾胃虚弱,人体容易被湿邪所困,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水肿的状况。而接下来很快就是立夏,正是需要能量的时候,很关键呢!若有女性朋友面色暗黄,则说明脾胃出了问题。脾胃好,脂肪就能得到很好转化,营养也能输送全身,人会自然而然瘦下来,脸色也会变成自然的红润。
所以,想要调补脸色、减肥瘦身的亲,需要特别注意谷雨、立夏这两个节气!
它们都是“祛湿大师”白扁豆
首推的就是有“长寿豆”之称的大白扁豆。它具有和胃化湿、健脾利水、止泻等功能,主治脾虚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赤白带下等症。白扁豆的补脾除湿效果极其理想,就是比较不容易熟,可以用高压锅压,提前泡一下更容易软烂。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之功用,不仅可以缓解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如眼皮肿、脚肿、眼肿等,而且利水不伤正气,为利水消肿之要药,老人小孩也都可以使用。
另外,如果人体湿气太重,身体就会虚胖,即古人所说的“肥人多痰湿”,而茯苓的长处除了利水消肿,还具有祛湿的作用,故胖人多吃茯苓,有祛湿降体重之功效。
葱姜蒜
在春天里,万物生发,本身就应该多吃一些葱、姜、蒜。而针对体内的湿气,我们还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效。它清热作用比绿豆弱,但利水祛湿作用更强,不但可以治疗一般的水肿,甚至可以治疗“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来熬粥或做馅。
薏米
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清热排脓等功效。薏米可以和红豆煮粥,就是单纯的薏米加红豆,而不要加上大米,喝水吃豆子,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了。
芹菜
芹菜性凉,有清热除烦、平肝、利水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高血压、头痛、头晕、暴热烦渴、黄疸、水肿、小便热涩不利、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瘰疬、痄腮等病症。是回南天祛湿、清肠、缓解肝火旺盛的最好食品。
芡实
芡实是滋补性强的食物,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在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就强调吃芡实。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将其和莲子、茯苓、山药一起煮成四神汤,具有健脾、利湿、补肾的功效,适合大部分人饮用。
冬瓜皮
历代本草记载,冬瓜皮能治肿胀、消热毒、利小便。冬瓜皮是一味药材,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的功效,常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腹泻等病证,同时也能够治疗湿热引起的皮肤病,可以用于治疗疔疮肿毒,若是皮肤湿疹可以使用冬瓜皮食用或外用。
谷雨养生做这三项运动1、冷水搓鼻翼鼻子防过敏
谷雨前后花粉、柳絮较多,有过敏病症的朋友,除了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外,不妨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2、按揉祛湿穴关节防风湿
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
按揉阴陵泉穴就能起到健脾祛湿的功效,是祛湿要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道的时候,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
3、茶水洗脸除斑美容
用喝剩下的茶叶水洗脸,不但能减少皮肤病的发生,而且可以使脸部皮肤光泽、滑润、柔软。用纱布蘸茶水敷在眼部黑圈处,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有助于消除黑眼圈。茶叶中含有茶多酚,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肌肤衰老。茶叶还能抗辐射,尤其适合长期用电脑的女性,可抑制皮肤色素沉着,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此外,茶叶的鞣酸作用可以缓解皮肤干燥。
谷雨
养生
防“湿邪”伤身医学专家表示,谷雨节气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是神经痛的高发期,因此需防“湿邪”侵袭伤身。注意开窗通风、加强保暖,不要着凉,多晒太阳,适当运动。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可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等。健脾是关键谷雨一过,春季就要过去。此时,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是身体补益的好时机,应适时进食补血气的食物,但不能像冬天一样大补。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说法,应根据个人体质,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还可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如香椿、黑豆、薏米、山药、鲫鱼等,为安然度夏打基础。适当食用凉性食物谷雨节气,春夏交替,自然界阳气上升快,容易引动人体内热而生“火”。此时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特点是挟热、挟湿,如咽喉肿痛、痰多咳嗽、两眼发红、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尤其是感冒,不再像冬春季节以“受凉”为主,热象更为明显。因此谷雨节气不宜食用太多温补性食物以免“助火”。相反,此时若适当食用一些诸如黄瓜、凉瓜、山竹、马齿苋、芹菜、萝卜、绿豆、丝瓜等凉性食物,多喝青茶、菊花茶等性偏凉的茶,可以达到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效。避免接触过敏源谷雨时节风大沙多,应尽量避免在浮尘天气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尽可能选择浮尘较轻的时段,并戴口罩或用纱巾蒙头;多喝水,适当多吃些清肺、润肺食物。此外,谷雨前后,杨花柳絮随风舞,很容易引起鼻痒、鼻塞、咳嗽和皮肤过敏等症状。户外活动,也要做好防护。谨防花粉过敏由于谷雨时天气转暖,人们开窗通风及外出次数增加,而自然界中花粉、柳絮等物质易引发过敏,因此过敏体质的人要格外小心。养生小运动冷水搓鼻翼:谷雨前后飞絮较多,早晚用冷水洗鼻和揉搓鼻翼,有助缓解过敏。按揉祛湿穴:谷雨时节湿度大,按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的阴陵泉穴能健脾祛湿。茶水洗脸:用喝剩下的茶叶水洗脸,能舒缓皮肤,还能让脸部皮肤光泽滑润。声明:知识产权应该被保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