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细菌脑膜炎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北京青春痘医院地址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2/8582703.html

《新生儿细菌脑膜炎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作者:潘家华(医院儿科)

1概述新生儿成活率明显上升(科技及经济发展成就)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呼吸支持---呼吸机、PS使用,营养支持等);

早发和迟发的细菌感染仍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

严格的感染控制策略和宽松使用抗生素的政策并不能完全消

除细菌感染的威胁。

新生儿科医生常常遭遇的措手不及

感染早期:临床症状往往轻微、不典型,很难察觉,更难与非感染性疾病鉴别;

一旦典型:临床进展十分迅猛,在数小时内即出现败血症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

NPM---NICU常见、病死率高、并发症及后遗症多全球现状(NPM)

发病率:1~5/万,早产儿占80%;

病死率:6.5%~37.5%;

神经系统后遗症率:21~50%----脑积水、失明、耳聋、瘫痪、癫痫和智能低下等。

2病原学病原菌

检出率较低;

大样本报道很少;

不同地区差异大;

年代变迁;

发病日龄;

胎龄与病原体。

病原菌---血检出率病原菌---CSF检出率更低病原菌检出率低与以下原因有关

延误诊断: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表现无特异性;

抗生素:很多患儿院前应用过抗生素;

检验技术问题:标本量、培养基等。

病原学-----地区差异大病原菌---中国大陆不同地区NPM病原体10年变迁(温州)不同胎龄NPM病原体比较发病日龄与病原学关系发病早晚与病原体关系NPM易感因素PROM对新生儿危害

增加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早产儿以G-杆菌为主,足月儿以G+球菌为主);

RDS:合并感染有关;

黄疸发生率及高胆红素血症程度增加;

易生各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低体重对NBI率的影响

院内感染危险因素3临床特点表现

与败血症类似,嗜睡、发热、体温波动或不升、呼吸暂停、心率下降、青紫、呕吐、渐发展到休克;

颅高压表现不典型:仅面苍白、凝视、哭声尖,前囟饱满。

59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

早产儿表现更不典型

早产儿更多表现为反应低下和紫绀,严重并发症;

激惹/尖叫、抽搐、肌张力增高及前囟隆起更少。

早产儿与足月儿临床表现脑室炎

大肠最高(葡萄球菌、肺克、铜绿假单胞);

(CSF-WBC×/L,大肠感染可能,预后差)

疗效不佳,发热不退、频繁抽搐、前囟紧张;

头颅B超或MRI脑室扩大;

侧脑室穿刺---确诊。

18例新生儿脑室炎的临床特点B族链球菌(GBS)---无乳链球

革兰阳性球菌;

定植于人泌尿生殖道及胃肠道(孕妇带菌率约15%~35%,如孕期感染可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导致流产、胎膜早破及宫内感染,其中50%在分娩过程中会传递给新生儿,约2%~3%发病);

发达国家最常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定植于新生儿鼻咽及直肠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新生儿严重的全身感染(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早发型于出生1周内发病,晚发型生后1w~3m发病。

GBS感染机制

GBS表面蛋白黏附于上皮及内皮细胞,通过血脑屏障;

Ⅲ型B族链球菌:对新生儿血管内皮组织、绒毛膜、肺等有很强的黏附能力,难以肃清。

4辅检

CSF

新生儿CSF参数变化范围大;

在化脓性脑膜炎早期CSF可以正常;

标本的采集时间与放置时间影响CSF参数值;

CSF检测方法学的局限性:样本量小、穿刺损伤等均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影响了CSF的准确性。

足月儿CSF参考范围CSF标本的细胞数和糖水平随时间快速下降

CSF细胞数30×/L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

将CSF放置2h和4h再次检查;

化脓性脑膜炎的漏诊率各为52.6%和78.9%。

腰穿损伤的CSF如何判断?

WBC:研究显示:例,例LP损伤(CSFRBC/mm3)证实CSF每RBCs将增加1WBC(SrinivasanL,etal.EasternSocietyforPediatricResearch,);

CSF蛋白与损伤:LPs(56d)CSF蛋白1.9mg/dL(HinesEM,etal.JHospMed)。

抗生素影响CSF结果

应用24h:

CSFWBC改变不明显;

CSFprotein稍下降但仍高于正常;

CSFglucose可在初始治疗4小时后恢复。

NPM的CSF诊断试验

WBC计数升高,or中性/mm3(中性粒细胞占80%-95%);

glu34mg/dL,CSF/bloodglu<?≤0.6;

promg/dL;

CSF细菌培养:未予抗菌治疗者其结果阳性率为70%-85%。

CSFGramStain

种快速、准确鉴别致病菌的方法;

社区获得性脑膜炎检出致病菌阳性率为60%~90%,特异性为≥97%;

检出率还与致病菌种属有关:

肺炎链球菌阳性率90%;

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86%;

脑膜炎奈瑟菌阳性率75%;

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率50%;

单核细菌增多性李斯德菌阳性率约为1/3。

病理与影像

急性期:脑水肿、脑室膜炎、脑脓肿、动静脉栓塞、硬膜下积液等;

慢性期:脑积水、脑萎缩等,部分患儿会永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建议做MRI是包括弥散加权像

NPM不同胎龄MRI检出异常率NPM的MRINPM影像、严重并发症、预后与病原体关系5治疗与预后

抗感染策略

根据经验选药;

采用最大允许剂量;

疗效评价:临床症状和脑脊液细菌学检验结果评价,重复检验不应超过治疗后48~72h;

有脑室炎:脑室内注射(包括向侧脑室插入保留导管以每天或隔天注人)抗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可引起痉挛。

脑室内给药

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机制与方法:药物能循环到整个脑室系统及脑外的脑脊液腔,每次可单侧或双侧脑室内注射,亦可左右交替注射,可向侧脑室插入保留导管,5~7d为一疗程;

药物: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地塞米松。

及时、准确抗生素的选择---经验性(难!)

早发或晚发:必须充分了解最初症状出现的时间;

治疗史:曾用的抗菌疗法及效果;

经验性依据:当地所在科室微生物学监测情况。

早期识别、正确选择以终结细菌感染的进程

早期发病

大肠和无乳链: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利斯特氏菌:联用氨苄西林与庆大霉素;

流感嗜血菌: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备选);

链球菌: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备选)。

晚期发病(医院)--对常用抗菌药多重耐药

葡萄球菌:

对甲氧西林敏感:头孢曲松、头胞噻肟或氨苄西林/舒巴坦,

对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可提高疗效。利福平和夫西地酸也具有较好疗效;

肠杆菌科:

非耐药: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耐药:美罗培南、头孢吡肟;

肠球菌:万古霉素活性最强,

铜绿假单胞菌:联用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可作为备选药物。

NPM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预后

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癫痫发作(最重要),昏迷或浅昏迷,低血压;

血WBC<0×/L,N<×/L;

CSF:蛋白>3g/L,或糖浓度<20(1.1)mg/dl;

后期死亡或致残危险因素:

出院时:有异常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听力筛查未通过,脑影像学仍异常改变。

细菌种类:

链球菌、肠球菌、大肠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头颅影像学异常;

合并严重并发症---脑室炎;

脑脊液培养阳性患儿:

临床表现较严重,均有抽搐(大肠)。

病原体与预后

大肠埃希菌:

引起脑膜炎者大部分具有K1抗原,对吞噬作用有抵抗力---脑脊液中K1抗原持续时间与病情轻重、预后、病死率和后遗症均直接相关;

GBS:

严重病例大部分以Ⅲ型为主---对血管内皮组织、绒毛膜、新生儿的肺等有很强的黏附能力,难以肃清。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修订的《围产期GBS预防指南》

产前筛检:孕35~37周筛查阴道和直肠的GBS;

方法:阴道下三分之一和肛门直肠分泌物,4℃保存送培养24h内接种,选择性增菌汤能明显提高检出率;

产前未筛查:产时取样行PCR快速检测。

预防应用抗生素

GBS阳性者:

在产程开始或胎膜破裂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无GBS结果:

但胎龄小于37周、胎膜早破、产前发热;

孕妇GBS菌尿及曾经分娩孩子罹患GBS感染(不必筛查);

选择性剖宫产(未破膜):不需要使用。

用药时机选择:确保分娩结束前用药4h以上。

抗生素:

首选青霉素、头孢唑林;

青霉素过敏,红霉素和克林霉素;

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不敏感选择万古霉素。

确保分娩结束前用药4h以上

开始使用抗生素至分娩:

间隔时间1h,则GBS垂直感染的概率40%;

间隔时间4h时垂直感染的概率约1%。

婴儿处置

95%新生儿GBS感染和败血症症状会在出生后24h内出现;

母体患绒毛膜羊膜炎时,须接受必要的诊断学检查,如血培养、全血细胞计数、CRP、PCT检查等,必要时可做腰椎穿刺检查;

可疑病例:经验用药--静脉滴注青霉素G1个疗程(10d)---如临床好、培养阴性3天停药;

如怀疑复合感染或并发脑膜炎:联合庆大?

疑似细菌性脑膜炎的管理流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qiujungr.com/ljpy/6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