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性病的范围从过去的五种疾病扩展到各种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说的性病,传染途径不仅仅是性行为而已,甚至还包括非插入性性行为、间接接触、血源性传染、母婴传染、医源性传染等等。
由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淋病、梅毒、软下疳等,通常使用抗生素就可以完全治愈。而由病毒引起的性病,包括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艾滋病,基本不可治愈,仅能达到临床治愈,病毒无法彻底清除。
当然,无论是完全治愈还是无法彻底清除,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即便患有性病,生宝宝这件事若是在计划中,也不必太过惊慌。
艾滋病
Q:有艾滋病可以生孩子吗?A:可以。如果只男性被感染,可以对男性进行洗精处理,除去精液,只保留精子,再进行试管婴儿。如果是夫妻感染者,一旦做出妊娠决定,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可大大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相比于其他仅仅存在于皮肤及黏膜上的病毒,HIV病毒是存在于血液、精液等体液内的。这也就直接导致,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将HIV感染给孩子。特别是男性可以通过携带HIV病毒的精液,将HIV传染给孕妇,再由孕妇通过母婴传染给胎儿。
不过关于HIV感染者的生育问题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直接通过洗精+试管婴儿的方法彻底杜绝感染风险。不过,现在国内还不支持洗精,若想通过洗精拥有自己的孩子,洗精+试管是唯一的办法。
淋病
Q:有淋病可以生孩子吗?A:可以。虽然淋病是会影响生育的,但及时治疗是可以避免此类后果。即便怀孕了,遵从医嘱也是可以留下孩子的。正在备孕的各位如果患有淋病,医院传染性病科进行治疗,淋病治愈后可以正常备孕生孩子。淋病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第二位。淋球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离开人体不易生存,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其杀灭。淋病多发生于性活跃的青年男女。对男性而言,急性淋病会影响尿道,引起尿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上行感染,引起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等,可能会影响精子质量从而影响生育。及时治疗即可。对女性而言,结果更严重些,可能会造成前庭大腺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进而造成不孕或不育。如果孕期发生逆行感染,引发胎膜早破、羊膜腔内感染,会造成胎儿流产、早产,以及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咽炎、急性淋病等严重并发症。梅毒
Q:有梅毒可以生孩子吗?A:可以。但是孕期一旦发现感染梅毒,医院,在孕早期及时进行治疗。正规的医疗操作能够有效降低孕妇和宝宝发生不良后果的概率。注意了,是有效降低,即便积极治疗宝宝还是会有一定概率感染先天梅毒。怀孕后权衡利弊,也可以自行选择放弃妊娠,治疗痊愈后再备孕。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曾得有过梅毒或有过不洁性生活史,在决定生孩子之前,最安全医院皮肤性病科做全面的检查,排除梅毒或确认曾患有的梅毒已治愈,并没有患上其它性病后,再开始着手备孕。
根据梅毒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愈时间也不同,对于梅毒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一定要考虑到治愈时间问题,因为可能就算是治疗半年也还是不适合备孕。医院治疗,在治愈成功之后再选择怀孕。
梅毒也是一种皮肤传染病,严格来说不会影响男性的精子质量。若是不产生身体接触,采用试管婴儿技术进行受孕,影响其实不大。
但是对女性而言就不一样了,妊娠梅毒不仅会危害孕妇健康,还会导致早产、流产、胎死宫内、先天性梅毒等不良结局。不过在孕早期,胎盘的绒毛细胞滋养层像一个屏障,会大概率阻挡梅毒病毒,胎儿的感染概率相对比较低。
尖锐湿疣
Q:有尖锐湿疣可以生孩子吗?A:可以。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生活中这种患者并不少见。然而不少人对这种疾病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在患有这种疾病时能不能要小孩不是很清楚。一般来说只要夫妻双方有一方有尖锐湿疣这种疾病,那么就最好先不要考虑生小孩这种事情。而是应当把疾病治疗好了再去考虑这些事情。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疾病一般是要治疗一年后不再复发才算治愈。所以对于这类患者不要在身体有所好转就马上考虑生小孩,这个时候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建议患者坚持治疗一年,医院复查。然后征求医生意见,在医生认为疾病治愈的情况下再去考虑生小孩的事情。生殖器的尖锐湿疣是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主要是低危亚型HPV导致鳞状上皮良性疣状增生病变。HPV病毒复发率高、有潜伏期、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性接触及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
尖锐湿疣的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HPV),它们通常不进入血液,在进入人体后会潜伏于表皮基底层,然后会随着表皮复制进入细胞核内,引起细胞的分裂,同时形成临床所见的皮损。治疗后有些患者反复发作,这可能与亚临床感染、潜伏感染或再感染有关,经多次治疗,大都可控制复发,也有极少数长期带病毒的患者,经一段时间后,病毒会随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而被抑制乃至消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