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丙中洛特色小镇绿色建筑应用
TheapplicationofgreenbuildinginThecharacteristictourismtownofBingzhongluo
作者:杨静(贡山县城乡规划中心工程师)
摘要
丙中洛特色小镇位于我国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是我国重要进藏旅游线路“丙察察”起点,风景优美人文气息浓厚,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委省政府“大滇西旅游环线”概念的提出,丙中洛成为了环线上重要的一点,撰文时当地政府正在开展丙中洛特色小镇建设。随着绿色建筑概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及是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处,既满足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空间的追求,又很好的保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本文从绿色建筑景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实施小镇绿色建筑应用。
关键词:特色小镇、绿建筑技术、景观、规划
一、丙中洛特色小镇概况(一)区位分析
丙中洛特小镇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距州政府所在地六库39公里,距贡山县城43公里。东邻迪庆州德钦县,南连捧当乡,西接与缅甸接囊的独龙江乡,北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全乡国土总面积83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怒江山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
(二)地形地貌
丙中洛镇地势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江两岸是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峡谷地貌。丙中洛镇呈不规则四边形,最高海拔为嘎娃嘎普雪山58米,最低海拔为与捧当乡交界处江面米,政府驻地海拔米,丙中洛坝子是怒江峡谷深处的开阔台地,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中间被从西向东流淌的格马洛河和甲生河分成三块。
(三)气候特点
丙中洛镇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3.4℃—5.5℃,积温℃-℃,年降雨量00-毫米,无霜期60天。
(四)特色小镇提升必要性.特色小镇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是经济转型的产物,承担着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任。这样看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的经济功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特色小镇的首要功能。
.特色小镇是推行新型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着力点。按照“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在城市周围打造特色产业小镇,不仅完善了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而且就近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在自己家门口可以进行体面就业,还可以像主城区的市民一样享受大城市的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了产城融合与城乡融合。
3.区位优势。丙中洛镇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本县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本县独龙江乡,靠近缅甸、印度,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又是怒江州的主要藏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百座特色小城镇之一,是东方大峡谷——怒江峡谷中的一块宝地。是怒江峡谷之中罕见的开阔平坝。
4.基础建设现状
一是道路交通。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依丙贡公路(丙中洛至贡山县城)和丙察公路(丙中洛至察瓦龙)。全镇下辖村庄,除坎桶村外均已通公路,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基本解决,但道路路面狭窄、等级较低。各行政村之间的交通联系薄弱,道路交通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水利。全镇除了坎桶村外其他的自然村均已喝上自来水,人、牲畜安全饮水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基本存在缺乏净水设施的问题。目前丙中洛镇已选址拟建设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农田水利设施。全镇的农业用水主要依靠怒江江水和9条山副河流,自然河流不能覆盖的区域,主要以天然雨水灌溉为主。四是电力电信设施。丙中洛镇区现有一座35KV变电站。全镇33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电力线缆已全部覆盖。电信线沿丙贡公路接入,镇区有一所电信分局。五是垃圾处理设施。现状无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
二、绿色建筑技术(一)绿色建筑内涵
绿色与高效能建筑的发展源自年代的美国,在石油危机后,社会意识到不能依赖单一能源,而建筑能耗在整个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超过40%,受其影响的建筑学家开始从建筑角度寻找节能方法,而最初的绿色建筑由此应运而生。
如今,绿色与高效能建筑是指通过有效运用再生资源和智能生态系统设计,以减少制造废物、消耗水资源与能源的建筑。它具有可持续性、高效能、用户舒适度高,以及室内环境健康等优势,并为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带来积极影响。暨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适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建发展
在最初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工作中,其技术形式相对单一,仅通过太阳能及绿化、保温等方面的技术优化能源,降低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强调能源获取方面的绿色应用。随着科技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在强调节能环保特性的同时,同样重视建筑项目的运维管理及建筑目标的舒适程度,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代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建造技术,合理规划各类建筑项目,降低城市污染。就国家角度而言,将绿色建筑技术设定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总体规划进行详细控制,将城市更新发展与绿色生态建设相结合。
三、特小镇绿色建筑运用(一)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材料选择
在进行特色小镇景观设计时,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前提,常用建筑装饰材料中常会用到红丹、铅铬黄等颜料进行着色工作,其中包含大量的苯类有害物质,其主要来源是从天然矿物质中提炼,经过各类提取环节后浓缩制造而成。苯类有害物质对人体最大的伤害在于其能直接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对呼吸道及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性作用,故选用建筑装饰涂料时,要把控有害物质的含量。除苯类物质外,建筑装饰材料中还包含可溶性镉、铬、汞等重金属有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人类神经、造血甚至生殖系统都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屋顶绿化、垂直绿化
在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中,可考虑采用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技术。如在公共厕所及休憩凉亭的屋顶上应用屋顶绿化,可有效提高建筑外立面造型的美观性。公共厕所屋顶绿色植物常用种类为佛甲草,适应性较强,且对土壤没有依赖性,具备良好的耐寒性、耐旱性,即使夏天屋顶高达50℃的环境中连续0d不下雨,这种植物也不会死亡。将其应用于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能有效起到景观环保与绿化的效果。休憩凉亭屋顶设计应用绿色建筑技术能有效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利于调节休憩空间的温度,在建筑顶部设置隔热网,能降低建筑自身的温度,提高该区域景观环境气候的舒适性。垂直绿化方面,可采用“可拆卸式”的垂直绿化模块设计,这种绿色建筑技术通过在建筑外围护上安装金属龙骨帮助绿植模块固定,实现垂直绿化效果,该绿植系统与建筑外围护构件相分离,从而降低绿化养护难度。
3.绿色停车场设计
特色小镇景观设计要考虑外来游客选择自驾游的交通方式进入园区,并且受小镇地理位置的影响,小镇内居民用车数量也在日益增多,可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设计小镇停车场,优化整体环境。园区内停车场的景观设计中,常见的绿化方式是使用植草格,增强停车位的绿化渗透。在停车场周围种植乔木,起到遮阴避凉的效果,还可有效净化车辆启动时产生的尾气,充分体现绿色建筑技术的节能环保效果。
4.雨水回收系统
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包含空气中的尘埃、细菌、酸性物质等,针对此情况,在进行特色小镇景观设计时,要有科学的处理方案,减少整个景观内的生态环境污染。针对此问题,可应用绿色生态技术,有效提高特色小镇雨水回收系统效果,即收集处理小镇路面的地表雨水后,储存在地下雨水贮留池中,再根据其使用需要,可作为小镇景观用水、绿化用水,或周边植被灌溉、喷泉水景,降低小镇水资源消耗。在设计雨水回收管道时,若小镇广场沿线比较平坦,可考虑布置植草浅沟或生态排水边沟,优化小镇广场空间节点的景观设计。若场地较为陡峭,可增添生态格挡墙,或建立石挡墙筑造多元化的梯级堰坝雨水景观。建造雨水回收系统,夏季借助太阳辐射,水分蒸发可起降温效果,还有利于优化小镇整体空气湿度,减少尘土给小镇空气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建造完善的雨水回收系统,应用先进的雨水处理设施及优化措施,解决给排水问题,强化对水资源的利用。
5.生态环廊景观
特色小镇景观设计要考虑小镇最大游客承载量情况下的景观展示情况,通过生态环廊设计,能同时满足大流量的外来游客及本土居民的观光需求。一般情况下,观光生态环廊的宽度设为3~4m,通过多节廊道组成环廊构建,合理结构设计,在满足环廊稳定性的同时,考虑结构构件的美观性。生态环廊地面铺装可使用当地材料的踏步面板,节约环廊建筑成本的同时,凸显出其本土生态特点。
(二)规划设计应用
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不单单要分析聚焦项目特色、发展要素和新兴产业,还要分析项目区域条件,从项目的立项到建设,从投产到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都要考虑。尤其是要考虑国家对绿色环保的要求。结合目前国家号召的绿色节能建筑、全过程咨询、EPC建造规划设计好每一个环节,把绿色建筑具体措施融入到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
.节地与室外环境。①特色小镇项目选址要符合政府总体规划要求,场地应从防洪涝等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物等安全、环保方面考虑,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程等。②特色小镇规划要节约集约土地、合理绿化、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规划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正是因为小,才要规划得紧凑合理,巧妙节约,有特色。③特色小镇规划要考虑区域交通的便捷以及交通噪声的影响。从小镇的外部交通到内部交通,考虑货运、客运流线,人车分流,以及内外部交通的便捷性。以人为本,考虑内部出行乘车站点的距离,无障碍交通线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停车,减少地面交通压力,改善地面环境。④特色小镇建筑布局、产业布局要考虑项目地块的风环境,避免内部出现涡旋或无风区。⑤特色小镇建筑布局应考虑有采光要求建筑的日照标准,以及绿化区的有效日照时数。⑥特色小镇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绿化植物。
.节能与能源利用。①建筑设计要满足国家及地方的节能设计标准要求。②特色小镇建筑的体形应简捷,争取当地的较好朝向,间距合理,满足采光通风视线等方面的要求。③提高节能措施,包括水暖电气的分户计量、节能产品的应用、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内部设备设施的节能选型。④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进行能量回收。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①利用特色小镇的布局、地形进行水资源规划设计,采用海绵城市设计,合理控制雨水的地表径流系数,建立小镇自身供水排水系统、小型生态环境。②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对回收的雨水进行绿化灌溉、洗车、冲洗道路,节约用水。③采用节水器具按不同区域、不同功能分别计量,绿化用水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④采取措施防止地下、地上、室内室外管道跑冒滴漏的损耗。⑤利用植草沟、下沉花园等控制水质面源污染,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三)建筑设计应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①特色小镇建设不得使用国家及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制品,比如粘土砖等。②不得设计使用大量装饰性构件,女儿墙不超高、尽量不设置无功能的飘架飘板等。③采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浪费。④采用工业化生产、装配式建筑,节约材料、减少现场污染。⑤采用高强度、耐久性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和装修材料,采用废弃材料以及可再循环使用的材料如钢筋、玻璃、石膏等。⑥采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设计。⑦设计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减少运输距离。
.室内环境质量控制。①做好室内噪声控制,采取隔音量较好的外墙、外窗,楼板增加减震垫。②做好光线控制,控制眩光,利用自然光,节约能源。③做好空气质量控制,控制开窗面积比,春秋季保证利用自然通风。④把握好室内污染物的设计,内装控制放射性装修材料,挥发性污染物浓度等。
3.后期施工建设和运营维护。①绿色建筑设计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应对绿色施工的措施提出要求,比如覆盖、洒水,采用预拌混凝土、砂浆,提倡装配式建造,减少现场施工污染和噪音等。②施工建造应完全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到位,确保绿色建筑设计措施得以实施。③施工完成不等于项目结束,后期物业管理、项目运营过程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项目的节能、环保、高效。比如物业公司内部的节能、节水、垃圾管理、绿化管理、耗材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定期进行水暖电气设备运行的检测等。
五、结语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缓解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够有效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作为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的一个节点,丙中洛特色小镇建设中因具有前瞻性积极运用绿色建筑技术,重视可持续发展。结合小镇的特色、特性与周围环境融合,把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融入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中,使特色小镇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真正的“绿色”小镇。
参考文献
[]张园园,陈立,章洁,等.基于区块链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0].工程建设与设计,00(4):48-49.[]张莹,苏金河.中国建筑行业生态圈合作共赢大会举行——中国建筑企业家俱乐部(建企荟)大会同时召开.建筑,00(3):4-43.[3]00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年会召开——第三届全国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大会同时举行[.建筑,00(3):44.[4]《上海绿色建筑发展报告》和《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正式发布.现代建筑电气,00(08):64.[5]GB/T-04,绿色建筑评价标注[S].[6]高皓然.试论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08,(6):6-7[7]朱燕.零能耗实验小屋设计———浅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工程建设与设计,08,():33-35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