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
对中国妇女的调查
约有41%的育龄女性
都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炎症
▽
而已婚妇女的发病率
更是高达70%
如此高的发病率
与女性自身的疏忽
也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很多人都会每年做一次体检,但估计鲜少有人专门做妇科检查。有些人因心生畏惧而拒绝、有些人认为年纪轻不用做,也有些人不知道该做哪些妇科检查……
有数据统计,每年都做妇科检查的女性只占了约49%,而这其中,过半的人做妇检的时间间隔都在1年以上,这很大程度上致使各种妇科病的发生率连年攀升。
“定期的妇科检查
不仅能及时掌握健康状况
还能尽早发现妇科疾病
及时治疗
成为女性的一道“护身符”
”体检前的注意事项
有性生活的女性更要保证每年至少一次妇检;
只要出现不适症状,如外阴瘙痒、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也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时间的选择
女性月经期间阴道细菌较多,子宫内膜脱落过程中也会残留在阴道内,此时进行部分妇科检查,不仅可能会影响结果,还可能出现细菌感染,引发妇科病。
避开经期,最佳时机是月经干净3天后。
避免性生活
体检前3天内禁止夫妻生活,避免阴道磨损、不正常分泌物等干扰因素的出现,影响检测结果。
避免过度清洗阴道
很多女性都会在体检前都会用洗护用品仔细清洗阴道,减少异味,避免尴尬,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修改了“结果”,医生并不能很准确的了解平时阴道内的情况,可能会延误病情。
饮食方面
体检前三天不要吃过于油腻、不消化的食物,不饮酒,体检当天早晨最好禁食。
?温馨提示:
建议衣着要宽松,最好穿半身裙较方便;
若曾动过手术或者在服用一些药物,体检前要先告知医生。
妇科检查项目
常规检查
妇科常规检查也叫盆腔检查,医生肉眼观察外阴、阴道、宫颈是否存在异常(会借助阴道窥器);触摸肚子,判断子宫、卵巢的大小、形态、位置有无异常。
基本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外阴和阴道炎症、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脱垂等常见的疾病。
提示:阴道镜等进入阴道的检查,可能会造成处女膜的损坏,无性生活的女性无需进行这种检查。
B超
通常做B超前要先憋足尿,以便更清楚地看清子宫、输卵管、卵巢的状况。
此项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子宫内膜疾病、子宫肌瘤、宫颈疾病、卵巢囊肿等,能把妇科80%的疾病都看个大概;还能检查孕早期胚胎发育情况。
提示:妇科B超检查有腹部、阴道、结直肠三种方式,要根据情况来选择。
乳腺超声
除了自检乳房外,乳腺超声可以更精准的反映乳房问题。2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对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结节、乳腺癌等问题一目了然。但40岁以上的女性,更建议钼靶检查。
乳腺疼痛肿胀可能是乳腺增生;
若摸到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能移动的肿块则可能是乳腺纤维瘤(良性);
若肿块深、边界不清楚、质地硬则可能是乳腺恶性肿瘤,最好尽早去做个乳腺超声。
白带常规检查
白带常规检查也是妇科常见检查,其实就是把阴道分泌物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查看阴道清洁度、是否有炎症等问题。白带检查能够检查到滴虫、霉菌以及细菌性阴道感染等。
白带存在的异常情况:
白色或灰黄色泡沫样稀薄白带,为滴虫性阴道炎的特征,可伴有外阴瘙痒。
凝乳块状白带,为念珠菌阴道炎的特征,常伴有严重外阴瘙痒或灼痛。
灰色均质鱼腥味白带,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
伴有臭味的脓样白带,常由滴虫或淋菌等所致的急性阴道炎、宫颈炎等引起。
出现以上情况,医院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早治疗。
性腺六项
常用的性激素六项基本满足了临床医生对内分泌失调与否的筛查和对生理功能的一般性了解。即:
卵泡生成激素(FSH)
黄体生成激素(LH)
雌二醇(E2)
孕酮(P)
睾酮(T)
催乳激素(PRL)
这主要是查看激素水平,适合内分泌问题导致的疾病,如月经不规律、阴道出血等。
上述6种是最基本的妇科检查,而若自身有特殊状况,则需进一步的针对性检查。
TCT和HPV检查
这两种检查都是用来筛查宫颈癌的。宫颈癌在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而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因此,早期筛查很重要。
建议:有性生活后的女性可以每年检查一次,若连续3年检查结果正常,可以延至2年检查一次。
如何护卫女性健康
除了最基本的妇科检查,我们平时还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女性健康呢?
养成卫生习惯
不使用公共场所的浴盆、浴池、浴巾等卫生洁具;
每天用清水清洗下体,并勤换洗内裤,置于阳光下曝晒(尽量选择棉质、柔和、宽松的内裤);
经期不要有性生活、流产以后30天之内也要禁止性生活。
不久坐,坚持运动
长期坐着,特别是穿着紧身裤时,会增加阴部潮湿闷热的机会,有利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另外,
久坐不运动,会增加肥胖几率,易扰乱体内的各种激素活动,造成内分泌紊乱,也会导致各种妇科疾病。
建议每周至少锻炼2-3次,每次保持30分钟左右。
控制血糖,合理饮食
血液中含糖量升高会导致阴道内的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迅速繁殖,诱发阴道炎。建议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