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中招全家感染娃有这些症状,尽快去测

周末好呀!科大大准时来报道了,在家休息的轻松时光也别忘记学习育儿知识哦!还没有星标科大大的家长们,赶紧按照下图操作吧?

前段时间,科大大看到一则新闻:我国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59%,儿童平均感染率为40%!来源:央视网看到这组数据,相信家长们和科大大一样,都担心宝宝感染上这种缠人的细菌!因为TA不仅传染性强,危害也很吓人。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胃的强酸性环境下生存的细菌,可长期存活在胃里,和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是导致胃癌的因素之一。那么宝宝是怎样感染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后又有哪些症状?要不要治疗?科大大这就带各位宝爸妈找出答案!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1

3大习惯,让娃染上幽门螺杆菌!

孩子感染,很可能是这些“坏”习惯造成的:1.与家人共用餐具吃饭时不用公筷,你给我夹一筷,我给你夹一筷,虽然和谐有爱,实际上是在给细菌传播创造机会。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如果大人携带幽门螺杆菌,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宝宝感染上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2.嚼饭喂孩子,嘴对嘴亲孩子喂娃吃饭时,有些长辈会怕孩子咬不动,把饭菜嚼碎了再喂孩子;还有人喜欢嘴对嘴亲孩子。这看上去是在“爱孩子”,实际上也是在传播细菌呀!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3.刷牙、洗手不到位口腔容易成为细菌的滋生地,刷牙不到位,就会为细菌提供生长环境。另外上厕所后不洗手,也会为粪口传播提供渠道。所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如厕后洗手,这几件小事,一定要盯着娃做好!了解了感染途径,各位就可以严防死守幽门螺杆菌了!那么除了预防外,还有一个大问题让很多家长困扰:我家里人有幽门螺杆菌,那我要不要带娃检查呢?

2

警惕!娃有这些症状,赶紧查!

其实一般来说,14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常规检查幽门螺杆菌。即使有家庭成员已经明确感染,也没必要带孩子去做筛查。因为14岁以下的孩子免疫功能还不稳定,而且即便感染了也多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检查幽门螺杆菌的主要目的是对症状寻因,不要单纯为检测而检测。当然,如果孩子已经出现症状了,那就有必要去筛查了。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1.当孩子经常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反酸、腹部疼痛这些症状,这可能是娃的肠胃出现问题了。如果医生考虑宝宝可能患有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在寻找病因时,幽门螺旋杆菌就是怀疑对象之一。2.缺铁性贫血反复难治,找不到原因,要考虑是和幽门螺杆菌有关。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家族内直系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有患过胃肠肿瘤的;或宝宝自身患有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或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宝宝,也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科大大在这里还要提示一下家长们,如果大人出现了一些症状,也建议及时去筛查幽门螺杆菌: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保存上图哦!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目前,儿童筛查都会选用尿素呼气试验这种无创检测,只要口服一片尿素碳13药片,然后等20分钟左右,对着检测卡吹下气就可以了。

那如果娃太小,吃不下药片怎么办?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那等到筛查结果出来后,如果是阳性,到底选择治还是不治呢?另外,大人确诊了,为了不传染给孩子,需要根除吗?来,往下看?

3

确诊后是否要治疗?以这些情况为准!

一般情况下,无论宝宝还是大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可以不用去常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那除了为了宝宝去根除,成人自身的身体情况,也是决定要不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同样,如果宝宝明确感染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是需要治疗的: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决定治疗,就要谨遵医嘱,按疗程用药。不要中途擅自停药。另外在治疗这方面,千万不能剑走偏锋,想着用小偏方来打击幽门螺杆菌哦!例如这几个常见的偏方:牙膏杀菌;吃大蒜;喝蜂蜜;多吃洋葱、西兰花、青椒。这些通通没用!说了这么多,还是要提醒各位,远离幽门螺杆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为了宝宝和家人的健康,从细节做出改变吧!最后,科大大在视频里总结出了今天的重点,各位家长赶紧再复习一遍吧?

★本文涉及的相关知识已由专家审核:

朱伟,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1年,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新生儿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在儿童疑难危重症的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qiujungr.com/ljgr/6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