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yuyue/
春天里漫天纷飞的杨絮,似乎是一种令人苦恼的场面。不少人曾经讨论杨絮是否能够利用于经济用途,比如纺织材料等等,但答案一般多是否定的。
不过,历史上确实有利用杨絮作为材料的成功案例,而且还是战争时期的医疗用途!
笔者在查阅二战苏联历史资料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记录——苏联在二战期间,竟然成功用杨絮开发出了一种止血纱布,并且大量用于战场救护。
年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的医疗物资和药品奇缺。除了大量领土被德军占领外,苏联多数化工企业被迫向后方搬迁,供应链几乎全部被打断,导致苏联医疗物资和药品的产量下降了90%之多。不仅抗生素的生产无法满足需求,甚至连止血纱布的生产都成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化学和药物专家集思广益,另辟蹊径开发了不少替代产品,以弥补原材料供应的不足。例如,苏联专家成功从莫斯科等地的土壤里先后分离出短杆菌素、放线菌素、链霉素等新型抗生素,有效替代了青霉素。
不是如此,苏联药物专家还成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止血纱布,材料不是紧缺的棉花,而是被人们认为是毫无价值的杨絮!苏联境内存在大量的白杨树林,春天也会发生杨絮大爆发的场面。至今,俄罗斯的城市新闻仍然会出现“杨絮占领了某某城市”这样的季节性报道。
经过特殊加工后,这种用杨絮制作的纱布被苏军大量用于一线战场,作为传统止血纱布的替代品,据称先后救护了22万受伤苏军战士。
笔者在这些资料中,并没有找到更详细的介绍,包括这种“杨絮纱布”的制作方法和外观。笔者试图从其他角度,猜测其中的奥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杨絮确实有一定的止血疗伤作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柳絮的药用价值,其中也一同包含了杨絮(杨花)。
《本草纲目-木部》的“柳华”条目称:柳絮;苦,寒,无毒。风水黄胆,面热黑。痂疥恶疮金疮。柳实∶主溃痈,逐脓血。子汁︰疗渴。华︰主止血,治湿痹,四肢挛急,膝痛(甄权)。
李时珍还写道︰《本经》主治风水黄胆者,柳花也。《别录》主治恶疮金疮、溃痈逐脓血,《药性论》止血疗痹者,柳絮及实也。花乃嫩蕊,可捣汁服。子与絮连,难以分别,惟可贴疮止血裹痹之用。所谓子汁疗渴者,则连絮浸渍,研汁服之尔。
李时珍还专门列出了五个药方,其中三个使用柳絮,两个使用杨絮。其中治疗“金疮血出”的办法是“柳絮封之。即止”。由此可见,杨柳絮能够止血,我国的《本草纲目》是可以证实的。
用杨絮制作止血纱布,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纺织工艺问题。由于杨絮的纤维短而且强度差,很难纺纱成线,更不用说织布了。所以,苏联人如何做出“杨絮纱布”是一个谜团。
笔者猜测,“纱布”的说法可能是后世的误传,这种“杨絮纱布”有两种可能。其一,杨絮做出来的不是纱布,而是止血棉,这样制作难度就不高了。其二,这种“纱布”很可能是一种无纺布。
无纺布的制作方法,实际上类似造纸术。现代无纺布的发明,大概是上世纪3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服装行业和清洁行业,例如抹布。不过,无纺布在当时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技术,杨絮在当时能否作为无纺布材料,也是一个技术难题。笔者并不能确定这个可能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苏联的“杨絮纱布”(更可能是止血棉)仅仅在战争中昙花一现,战后并没有发扬光大。而且,累计22万人的使用数量,在当时几千万的伤亡数字面前只算是很小的比例。可见,“杨絮纱布”属于典型的临时替代品,并不能真正取代医用棉制品。
不过,“杨絮纱布”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产物,却也印证了人类面临极端困难时所迸发出的强大创造力。(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