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猫抓病该如何预防一文讲明白

猫抓病,又称“巴贝斯虫病”,是一种由汉赛巴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会出现低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如果被感染的猫抓伤,患者可能会在1-个月内发病。患者在发病前1周或发病后7天内,常有狂犬病暴露史。因此,被猫抓伤、咬伤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一、病因

汉赛巴细菌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菌体较大,有荚膜,对外界抵抗力强,干燥状态下可存活1-个月,在2-5℃条件下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土壤中可以存活长达8年之久。

猫抓病的致病因素:汉赛巴细菌引起的猫抓病是由于汉赛巴细菌侵入人体被猫抓或咬伤的皮肤伤口处,并在其中大量繁殖所致。汉赛巴细菌主要存在于猫体上,也可以通过血液、唾液传播。如果人被患有汉赛巴细菌的猫抓或咬伤后,携带有致病性汉赛巴细菌的猫可能会传播给人类,并造成人类感染。

还有一些猫因接触病畜而染上此病,可能是因为猫在野外或户外活动中接触了被病畜污染过的水、土壤、灰尘等引起。

二、传染源

汉赛巴细菌是主要的传染源,绝大多数病例在抓伤、咬伤之后出现临床症状。汉赛巴细菌通过皮肤损伤,可以从伤口进入人体。汉赛巴细菌具有致病性,主要存在于病原微生物中。汉赛巴细菌可通过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也可通过消化道侵入。

被感染的动物咬伤、舔舐伤口、黏膜等是主要传播途径。被猫、狗等动物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并进行消毒处理,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三、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患者在吸入被该病感染的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或者经过破损皮肤接触感染。此外,还可通过消化道传播(食物或水),并在实验室工作人员中造成疾病传播。

“猫抓病”有哪些特点?“猫抓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低热、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病程一般2周左右。

四、易感人群

猫抓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婴幼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者以及从事兽医相关工作的人员。

五、治疗及预防

对于本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采取对症处理。对于已经出现全身症状的患者,则要对症治疗,可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时,要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清理猫周围的环境卫生;同时要尽量避免被猫咬伤;

如果有猫咬伤、抓伤等情况发生,应该及时就医。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避免传染他人或自身发生感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qiujungr.com/ljgr/11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