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任延巍1,贺晶1,潘玲1,宋佳2,寿叶女2

(1.浙江大学医院,

浙江杭州)

(2.医院,浙江绍兴)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对我院例妊娠35周后孕妇产前常规进行阴道假丝酵母菌、滴虫、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淋菌检查,部分病例同时行白带需氧菌培养。共筛检出异常患者例,根据自觉症状有无分为有症状组91例和无症状组例,同时随机选取例病原体阴性者做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结果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在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黄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早产、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有症状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而在早产、剖宫产率、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组与正常对照组在上述不良母儿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环境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对有自觉症状者尤其更应该进行全面检查和积极治疗,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14文献标识码:A

导读

阴道是一个典型的微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共同维持一个以乳杆菌为主导的阴道微环境。妊娠期由于特殊的激素变化及免疫状态,阴道微生态平衡易遭到破坏,引发下生殖道感染[1]。

为此本文通过对例妊娠晚期阴道菌群情况的调查,了解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9年5月1日至9年10月31日期间,收集我院妊娠35周以上孕妇,并排除妊娠期内外科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及近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阴道局部用药者后,共例,常规行假丝酵母菌、滴虫、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淋菌5项检查,并随机选取例同时行白带需氧菌培养。根据有无白带增多、色黄、异味及外阴瘙痒等自觉症状,将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并同时随机选取以上检查阴性者例做为对照组。3组在平均年龄、孕产次、分娩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标本采集

孕妇清洁外阴后,以无菌窥阴器暴露阴道及宫颈,观察并记录阴道分泌物数量及性状,先用无菌拭子取宫颈口分泌物进行衣原体、淋菌PCR检查和白带培养,再用无菌棉签取阴道侧壁、后穹隆分泌物,分别用唾液酸酶法检查BV及盐水玻片法显微镜下查找滴虫、假丝酵母菌菌丝或芽孢。

1.3试剂与仪器

PCR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有限公司提供,PCR仪器为美国ABI公司型定量仪,并按说明书进行操作。BVBLUE试剂盒由CryphutDiagnostics公司提供,培养基为哥伦比亚琼脂为基础的血平板。

1.4诊断标准

唾液酸酶法诊断BV标准:阴道分泌物与检测试剂混合呈蓝色为阳性,颜色不变为阴性;镜下找到滴虫或假丝酵母菌菌丝及芽孢则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根据PCR结果诊断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及淋病。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V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异常检出情况

例病例中共筛检异常例,占15.94%。其中假丝酵母菌71例(34.80%),衣原体68例(33.33%),BV26例(12.75%),滴虫5例(2.45%),淋菌3例(1.47%)。白带培养共31例(15.20%)阳性,其中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12例(5.88%),溶血性葡萄球菌6例(2.94%),表皮葡萄球菌4例(1.96%),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0.98%),大肠埃希菌2例(0.98%),粪肠球菌(D族链球菌)2例(0.98%),洛非不动杆菌1例(0.49%),奇异变形杆菌1例(0.49%),戴维西地西菌1例(0.49%)。两种及以上混合感染为18例,占8.82%。在混合感染中,以假丝酵母菌与衣原体混合感染最多见,占27.78%(5/18),其次为衣原体与BV混合感染占22.22%(4/18)。

2.2阴道菌群异常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有症状组中以假丝酵母菌最为多见,占41.76%(38/91);无症状组中以衣原体最为多见,占38.05%(43/),两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围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而无症状组较正常对照组早产、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略升高,但在母儿不良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妊娠期阴道菌群微生态变化特征

健康妇女阴道菌群包括常驻菌、过路菌和偶见菌,并随着年龄、妊娠等发生不同微生物种群相互演替。其中常住菌有乳杆菌、假丝酵母菌、B族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支原体、消化球菌及类杆菌等。过路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及丙酸杆菌等。偶见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淋球菌、假单疱菌等[2]。

正常情况下,阴道菌群和宿主、环境之间构成相互制约、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共同建立以乳杆菌占绝对优势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妊娠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阴道内糖原增加及堆积,反而有利于其他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引起阴道菌群紊乱,同时由于妊娠期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和细胞通透性增加[3],阴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这些都是妊娠期易发生阴道菌群紊乱导致下生殖道感染的诱发因素。

本研究显示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以假丝酵母菌最常见,占34.80%,沙眼衣原体感染居第2位,与国外报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已跃居性传播疾病首位相似。需氧性链球菌(尤其B族溶血性链球菌)在需氧菌培养中为首位,且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占8.82%。上述结果充分说明了妊娠期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变化,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nqiujungr.com/ljch/6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