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学习一下细菌的细胞膜。
细菌细胞膜也叫细菌胞质膜。在细胞壁的里面,包裹细胞质。厚约7.5nm,柔韧致密,有弹性。占细胞干重的(10--30)%。细菌的细胞膜结构与真核细胞的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有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有以下功能。
一、物质运转。细菌细胞膜形成疏水性屏障,允许水喝某些小分子物质被动性扩散、特异性营养物质的选择性进入和废物的排出、以及透性酶参与营养物质的主动摄取过程。
二、呼吸和分泌。细菌没有线粒体结构,参与细胞氧化呼吸的细胞色素、组成呼吸链的其他酶类、三羧酸循环的某些酶都定位于细胞膜表面。因此,细菌细胞膜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在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生物合成。细胞膜有多种酶类,参与细胞结构的合成。比如肽聚糖、磷脂、鞭毛、荚膜的合成等。其中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称之为青霉素结合蛋白。与细菌的耐药性形成有关。
四、参与细菌分裂。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之为中介体。中介体多见于革兰阳性球菌。常位于细菌体的侧面(侧中阶体)或靠近中部(横膈中介体),可有一个或者多个。中介体一端连于细胞膜上,另一端则与核质相连,细胞分裂的时候中介体也一分为二,各携带一套核质进入子代细胞,有类似于真核细胞纺锤丝的作用。中介体的形成,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所以也称为拟线粒体。
细菌的分泌系统是一种贯穿细菌胞膜的特殊结构,由不同的膜镶嵌蛋白构成。分泌的底物主要是蛋白质(蛋白酶、溶血素、毒素)和DNA,分布于细胞表面,或者释放到细菌的外环境中,或者注入宿主细胞内,参与细菌的各种重要生命活动和致病作用。比如通过分泌系统,细菌可将某些胞外酶分泌到胞外,消化营养物质,便于自身吸收利用。有些细菌蛋白可分泌到细胞膜外,参与菌毛和鞭毛的生物合成。而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菌毒素以及毒性酶类,则参与细菌的致病过程。